ZKX's LAB

五德的阴阳五德介绍 阴阳五行学说五德始

2020-07-25知识15

五行学说的起源? 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一直有很多观点。最流 行的观点出自《尚书·洪范》,其中认为人们将 自然界中具有类似属性的事物抽象概括,归入 五行,再用五行解释事物的变化,最终发展为—种学说即五行学说。关于五行学说的起源另一种观点认为五行与《易经》的阴阳学说有关。也有观点认为五行源自河图、洛书中 的天地生成数口诀:“天一生水,地六成之;地二生火,天七成之;天三生木,地八成之;地 四生金,天九成之;天五生土,地十成之。《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则对五行学说的起源认 为:“东方生风,风生木”;“南方生热,热 生火”,“中央生湿,湿生土”,“西方生 燥,燥生金”,“北方生寒,寒生水”,方位 之气产生五行。阴阳五行学说,在中国都有哪些影响? 阴阳为两仪,由太极演变而来,在《周易·系辞上》有载:“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宇宙的万事万物皆可划分为阴阳两仪。阳仪为奇数,代表光明、白色、正面、外在、开放等;阴仪为偶数,代表阴暗、黑色、背面、内在、收敛等。再进一步两仪划分为四象,衍变出少阴、太阴、少阳、太阳,可以代表四方,也可以衍算四时。后来又根据四象衍生出来了八卦,乾、坤、艮、坎、巽、震、离、兑、乾,如此便可演化万物。五行最早见于《尚书·洪范》:“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说明在夏朝的时候,五行的特质就已经被人们所掌握了。五行在中国的历史上运用的非常广阔,阴阳学家邹衍利用五行创造了五德,邹衍说“五德从所不胜,虞土、夏木、殷金、周火”又说:“代火者必将水”“数备将徙于土”。他把不同的朝代归纳成不同的属性,而下一个朝代必是与之相克的。比如明朝为火,那么清朝就是水了,因为水克火,而消灭清朝的就是土了。占星家把五行运用到五星的运行之中,根据生克关系用来趋吉避凶。兵家把五行分别归类成东南西北中五个方向,用来排兵布阵。儒家董仲舒解释五行为“仁义礼智信”。医学更是用到了极致,甚至还根据五行八卦创造了“五运六气”体系的医用方式。阴阳五行是祖国传统哲学思想之一,请问五行为什么是五而不是四或六呢? 谢邀,古人对世界的认知方法,浓缩为三个字,象,数,理。象,就是这世界所呈现出的,能为我们所感知的征候,如天上日月运行,地上万象更新。数,就是对世象变化的度量,比如日行一周天360度,地上春夏秋冬四季变化,都是可以用数字来计量的。理,就是将象和数结合起来推演这世界变化的关系和道理。所谓变化,中国人称为易,懂得易理,就是中华文明的肇始,代表人物就是称为人文始祖的伏羲,他是把天象地理物候三者结合起来进行观测思考,并通过圭表测日的方法,计量太阳视运动的阴影方向和长短变化,由此创立了太阳视运动360度的阴阳消长图一八卦先天图。这是阴阳学说的根,这个学说的核心,说明地球上一切事物的变化,是天体运动的结果,最本质的东西是阴阳的消长。但阴阳学说仅限于解释事物变化内在的动因,而对于事物变化的外在因素的相互作用难以胜任。通过对地理和物候的考察,古人发现地球上的事物变化是受彼此间属性影响的,比如木柴磨擦后可以燃烧,水又可扑灭火焰,土又可以阻挡水流,而且含有金属矿物,五行学说由此产生。五行的概念始见于《尚书.洪范》,这是一篇讲大禹的政令文章,个人认为,大禹的时代产生五行的观念是最适合的,因为治水,需要考察地理,开山。五德学说是何代何人提出的?五德相生相胜的两种说法谁更有道理? 五德学说是何代何人提出来的?五德相生相克两种说法谁更有道理?这是关于历史文化的问题,我们应该从以下几方面来理解。五德是中国先秦时期的伦理学关于德性的概念。阴阳家、儒家、兵家解释不同。阴阳家指土、木、金、火、水五行之德。战国晚期阴阳家主要代表邹衍提出五德终始说,以五行相生相克,周而复始的循环变化观念说明历代王朝的更替和制度的变化。这种说法为秦始皇所推崇,并为西汉董仲舒所继承。五行相生:木→火→土→金→水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阳木克火,阳火克土,阳土克金,阳金克活水,阳水克木木生火:木干暖生火;火生土:火焚木生土;土生金:土藏矿生金;金生水:金销熔生水;水生木:水润泽生木。五行相克:金→木→土→水→火(物极必反)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刚胜柔,故金胜木;因为刀具可砍伐树木;(兵器、剪刀不宜放床头)专胜散,故木胜土;因为木桩可插进土里;木材实胜虚,故土胜水;因为堤坝可阻止水流;石料众胜寡,故水胜火;因为大水可熄灭火焰;泉水精胜坚,故火胜金;因为烈火可熔化金属。看似相克,其实是相生。木克土生火,水克火。(冰)亥克水。天干与五行、方位的关系:甲为栋梁之木,东方。乙为。阴阳家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是什么?阴阳家邹衍“五德终始说”的思想是什么?邹衍,也作驺衍,号“谈天衍”。齐国(今山东淄博市临淄)人。战国末期的哲学家、阴阳家?五德的阴阳五德介绍 五德之说,源于五行理论,春秋时代的邹衍将天下分为五方,用金、木、水、火、土五行相克的原理揭示历史朝代更迭的规律,开了将五行纳入政治领域之先河。。阴阳五行说的哲学思想是什么? 阴阳五行说是我国劳动人民所独创的一种学说,广泛渗透于中国古代科技文化的各个领域。我国先民在接触各种事物与现象的实践中,通过观察与思考而建立的一种影响很大的哲学思想观念。它是一种自发的朴素的唯物论,并具有辩证法初步思想因素。“一阴一阳谓之道”是阴阳学说的精髓。阴阳与五行是两个基本概念,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如古代的天文学、气象学、化学、算学、音乐和医学都是在阴阳五行学说的协助下发展起来的。五行说最早系统提出五行概念的是《尚书·洪范》,它指出:五行,一是水,二是火,三是木,四是金,五是土。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动的事物则归属于水;凡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凡是具有生长、开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则归属于金;凡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则均属于土。这已朦胧地意识到世界是由五行物质构成的,把客观世界看做真实的物质。不过,《尚书·洪范》并没有提到五行是化生万物始源观念,直到周太史史伯才真正把五行与宇宙万物起源联系起来。史伯认为:“先王以土与金、木、水、火杂,以成百物。这里史伯第一次以“五材”(金。“五德始终”说与秦始皇的关系。 1、关系:秦始皇统一天下以后,为了巩固皇权,从其时的阴阳家那里吸纳了五德学说里的天命轮回的理论,采纳了“五德始终说”。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彰示自已“应天承运”的神圣性,就“推终始五德之传”。按照五德始终说的说法做了各种措施。2、定义:五德终始说是中国战国时期的阴阳家邹衍所主张的历史观念。“五德”是指五行木、火、土、金、水所代表的五种德性。“终始”指“五德”的周而复始的循环运转。邹衍常常以这个学说来为历史变迁、皇朝兴衰作解释。后来,皇朝的最高统治者常常自称“奉天承运皇帝”,当中所谓“承运”就是意味着五德终始说的“德”运。3、原因:由于阴阳五行学说有其把最高统治者神圣化的政治功用,有利于统治者统御万民,使人民服膺天命,所以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为了彰示自已“应天承运”的神圣性,就“推终始五德之传”。秦始皇及其御用文人认为周朝是火德,而秦是灭二周并诸侯而得天下的,按阴阳家“相克相生”的模式,克火者应为水,所以就认定秦王朝应该为水德。又因为在后天八卦中,坎卦居在正北方,五行颜色为“玄”也就是黑。所以在水德开始之年,为了顺从天意,就必须要更改每年的起始月。群臣朝见拜贺都要在十月初一这一天。

#邹衍#五德终始#阴阳五行#阴阳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