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苏轼的“和陶诗”有哪些 读陶诗 苏轼原文

2021-04-05知识11

①直到苏轼这里,陶诗才被抬高到独一无二的地步。 本文段主要阐释陶诗的地位变化的原因.①④是写“陶诗”地位的变化,其顺序是④①排除A;③的“苏化的面目应该”是指⑤“苏轼发现了陶诗在平淡朴质的形象意境中所表达出来的美”,③的“以这种苏化的面目流传着”应该在①之后,排除BC.故选:D

根据陶渊明的诗歌创作,谈谈苏轼对陶诗的评价“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看似朴实难掩华丽,看似意简实则意丰.至于具体分析,我水平不够.

跋子瞻和陶诗1.这首诗表现了苏轼怎样的情 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七月,苏轼病逝于常州.次年八月,即崇宁元年黄庭坚创作了这首诗,以表达对苏轼的深切悼念.作为“苏门学士”的作者,对苏轼“平生风义兼师友”的人格最为了解.于是他从苏轼的《和陶诗》切入,为之作了非常之精辟的题跋.苏轼晚年《自题金山画像》云:“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本诗的开篇,便从“子瞻谪岭南”着笔,下句紧接“时宰欲杀之”,交代被贬的政治背景.然而苏轼的胸怀之豁达超旷是章敦之流意想不到的.颔联便以白描手法,十分生动传神地勾勒出苏轼不以贬谪介怀的形象,“饱吃惠州饭”,深含“努力加餐饭”、“留得青山在”之意,表现苏轼不向命运屈服的顽强抗争意志.至“细和渊明诗”一句点题,对苏轼的诗品及人格志趣作了高度评价,说他不仅在诗歌上艺术风格上更主要在人格志趣上追慕陶渊明,揭示出苏轼《和陶诗》深刻用意.颈联进一步表达这一意思,说陶渊明与苏轼都是“千载”“百世”为人敬仰的人士,同时含有千载之后,只有苏轼才是陶渊明真正的知音之意.末联说虽然两人,一人出世,一人入世,但志趣脱俗、人品高尚,却是一致的.全诗语言明白如话,但韵味深厚,耐人寻味.如称呼上加以变化,从子瞻—东坡,从渊明—彭泽;用字上“饱吃”、“细和”。

#读陶诗 苏轼原文#苏轼一生创造大量和陶诗的原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