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e.马略特从梁的弯曲试验中 建筑结构中梁的尺寸如何确定

2021-04-05知识4

JZL1(1)400*500 Y1200*300*200断面是什么样子的 梁截面2113400X500,;翼缘是梯形截面,宽1200,高300,斜高200。5261JZL1(1)400*500 Y1200*300*200是基础4102主梁的信息。JZL1是基础主梁编号1653,(1)是1跨;400*500是基础梁的截面信息,宽400,高500;Y表示加腋,1200*300*200是加腋信息,实际就是条基的宽*高度,300是与基础梁接触点的高度,200是外沿的高度。扩展资料:梁的种类繁多,按照轴线形状,可分为直梁和曲梁;按照支持的形式,可分为悬臂梁、简支梁、连续梁、弹性基础梁等。梁的支反力可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的,称为静定梁(见静定结构),如悬臂梁和简支梁;不能由静力平衡条件确定的,称为静不定梁(见静不定结构),如连续梁和弹性基础梁。在横向载荷作用下,梁轴线的曲率会发生变化,直梁的轴线由直变曲,曲梁轴线的曲率增大或减小。这类变形称为弯曲变形,变形后的轴线称为挠曲线。早在17世纪,伽利略就研究过梁的弯曲问题。在随后的一百多年中,经E.马略特、雅各布第一伯努利(见伯努利家族)、A·帕伦、C-Ade库仑等科学家的继续研究,基本上形成以平截面假设为基础的弯曲理论。这一近似理论满足了工程上的要求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建筑结构中梁的尺寸如何确定 梁的宽度取1/2~1/3梁高,宽2113度5261不大4102于支撑柱在该方向的宽度。1.初步估算,不可能非1653常精确,还得后期仔细验算。通常梁高取跨度的1/8~1/14。很多时候梁要托住上面多层的墙和板或板荷载比较大(底框比较典型),这时候单靠跨度来算很难接近正确值,比如有的跨度只有3米,托一层的墙板,梁高只要350,而有的3米跨却要托五层墙板,那么梁高就要达到700。一般大概算下该梁承重上面多少墙板重,然后求出弯矩,翻钢筋混凝土结构计算图表,通过弯矩直接查到需要多高多宽的梁,这样得出的数据接近正确值。很多有经验的老工程师,凭经验就可以估算得很正确,和正确值几乎差不离了。2.经验公式,在采用二级刚作为梁纵向钢筋时,梁高/弯矩=4.2~4.6是最经济的,如:梁弯矩为120KN/m则梁高=502~552是最省钱的,混凝土与钢筋最省。本经验公式是在C25造价为216元/方,二级钢3200元/t下统计的,如混凝土标号高于C25则可以取靠近4.2的经验值,如低于C25 可取靠近4.6的经验值。在设计中,可以照平时建模方法先建模计算一遍,再把弯矩图提出来看看,以一个跨度内的最大弯矩为控制,参照上面的经验公式进行一遍调整,这样设计出来的梁会是最省的。注意不要发生次梁比。

弹性力学的发展简史 弹性力学的发展大体分为四个时期。人类从很早时就已经知道利用物体的弹性性质了,比如古代弓箭就是利用物体弹性的例子。当时人们还是不自觉的运用弹性原理,而人们有系统、定量地研究弹性力学,是从17世纪开始的。发展初期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1303031的工作是通过实践,探索弹性力学的基本规律。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R.胡克于1678年发表的弹性体的变形与外力成正比的定律,后来被称为胡克定律。第二个时期是理论基础的建立时期。这个时期的主要成就是,从1822~1828年间,在A.-L·柯西发表的一系列论文中明确地提出了应变、应变分量、应力和应力分量概念,建立了弹性力学的几何方程、平衡(运动)微分方程,各向同性和各向异性材料的广义胡克定律,从而为弹性力学奠定了理论基础。弹性力学的发展初期主要是通过实践,尤其是通过实验来探索弹性力学的基本规律。英国的胡克和法国的马略特于1680年分别独立地提出了弹性体的变形和所受外力成正比的定律,后被称为胡克定律。牛顿于1687年确立了力学三定律。同时,数学的发展,使得建立弹性力学数学理论的条件已大体具备,从而推动弹性力学进入第二个时期。在这个阶段除实验外,人们还用最粗糙的、不完备的理论。

#e.马略特从梁的弯曲试验中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