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树理文化节 赵树理作品中女性形象的分析谁有资料?

2021-04-04知识4

赵树理的现实主义创作手法对现今创作有何借鉴意义? 赵树理是一个土生土长的农民作家,是一个从思想气质到生活习惯都农民化了的作家,他同劳动人民有着最深刻的历史和文化精神的血肉般的联系。赵树理对他的拟想读者和描写对象达到了烂熟于心的程度。正如赵树理自己所说的:“他们每个人的环境、思想和那思想支配的生活方式,我大体上能推测出他要说什么—有时候和他开玩笑,能预先替他说出或接他的后半句话。[1]正是因为赵树理对农民的命运、思想、心理有深刻的了解,才能站在农民大变革的历史情景中深入地观察、把握农民的思想感情,才能真正地写出属于农民自己的文学作品,从而成为真正的“为民立言”的农民作家。新文学史上,“五四”时期出现了以鲁迅为代表的乡土小说流派,三十年代有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的农村小说,赵树理可以说是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三代作家。他也继承了文学史上描写农村生活、探索农民问题的传统。但不同的是,五四时期的乡土小说作家大多是侨寓在北京或上海的知识分子,他们是站在知识分子的启蒙立场上审视农民身上的愚昧和麻木,得出的是农民必须接受先进思想启蒙的主题。以茅盾为代表的左翼作家则是站在先进阶级的立场上观察农民社会,探讨的是在民主革命时期农民的出路问题。赵树理所生活的是已经。

赵树理的一生及其作品 赵树理(1906—1970),人民艺术家,小说家。山西沁水人,出生于贫农家庭,亲身受过地主的压迫剥削,从小喜爱民间艺术。1925年入山西省立长治第四师范学校学习,1926年因参与学潮被开除,次年被捕入狱。出狱后当农村小学教师,长期生活在农村。1932年开始发表作品。1937年抗战开始,他参加了革命,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先后担任区长、《黄河日报》副刊编辑、《中国人》副刊编辑等职。40年代是他创作的黄金时期,《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的创作和发表,奠定了他在新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1949年全国解放后,致力于大众文艺的研究工作,主编《说说唱唱》和《曲艺》。他出席过第一、第二、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第二次文代会,第八次党代会,担任过中国文联委员、中国作协理事、中国曲艺工作者协会主席。1955年发表了优秀长篇小说《三里湾》,这是我国第一部较为深刻的反映农业合作化的作品,其他如《锻炼锻炼》《套不住的手》《灵泉洞》等,都是有影响的作品。赵树理小说的艺术成就在于创造了一种新颖活泼、为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大众化风格。他的作品可以说是民族精神的体现,所描写的人物是地道的中国农民,所。

关于赵树理 人物简介1906年9月24日出生在山西省沁水县贫苦农民家庭,在农民中长大,他不仅了解农民,也热爱和深通农民的艺术。青年时代外出求学和流浪,曾就学于长治的山西第四师范学院,接触到新文学和左翼文学,受到影响。193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国文联常务委员、中国作家协会理事、中国曲艺协会主席,曾任《曲艺》《人民文学》编委、中国共产党第八次代表大会代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二、三届代表。1930年底,赵树理一边流浪一边开始写作,在抗战前的几年间写出了《金字》《盘龙峪》等小说。1937年投身抗日工作,在山西从事各种文化工作,编报纸副刊,写出了许多反映农村社会生活、深受广大群众欢迎的小说,如《小二黑结婚》(1943)、《李有才板话》(1943)、《李家庄的变迁》(1946)、《福贵》等。全国解放以后,继续深入农村生活,笔耕不辍,驰骋于中国文坛。短篇小说《锻炼锻炼》《登记》、长篇评书《灵泉洞》(上集),以及《实干家潘永福》、长篇小说《三里湾》(1955)等。赵树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他是我国真正熟悉农村、热爱人民的少有的杰出作家之一,他的作品乡土气息浓厚,真实地再现了我国农村几十年来的巨大变革,有一种新鲜活泼。

#赵树理文集#赵树理文化节#赵树理文学奖是什么意思#张保平赵树理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