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755年,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将盛世大唐的无限辉煌,打落到地狱中的安史之乱爆发了。这场堪称人间浩劫的动乱,不但让盛世大唐一去不返,由盛转衰,更是成为中国历史的一道分水岭。自千里之外的范阳起兵,不到两个月,安禄山就攻破潼关,进占大唐两京,据有大唐的半壁江山,区区一介胡人安禄山,为何会有如此巨大的能耐?
安史之乱
哪怕安禄山最后身败名裂,在他的发迹之地—河朔地区,他依然备受尊敬。魏博节度使田承嗣立“四贤祠”拜祭安禄山,唐庭竟然只能以为田承嗣加宰相衔,才能换得他拆除。而后来,在五十多年过去了,代表朝廷去接管卢龙镇的宰相张弘靖,“以禄山、思明之乱,始自幽州,欲于事初尽革其俗,乃发禄山墓,毁其棺柩。”,结果,竟然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引发了一场动乱,幕僚被杀尽,自己遭囚禁,朝廷对幽州的接管,彻底失败。
人才是最宝贵的资源,成大事者,首在人才,安禄山的出身非常低微。据《旧唐书 安禄山传》记载,“安禄山,营州柳城杂种胡人也,本无姓氏,名轧荦山。母阿史德氏,亦突厥巫师,以卜为业。”,一个连姓氏都没有的胡人,母亲只是个巫师。这种出身,在门第观念还非常强的大唐,可以说哪怕你发迹了,人们也不怎么看得起。何况安禄山,也不是什么道德高尚的人,学问深厚,更不是什么战功卓著之人。但干的可是“谋大逆”之事啊,这在任何封建王朝,都是十恶不赦之罪,要诛九族的。《旧唐书 安禄山传》却记载,“禄山令严肃,得士死力,无不一当百,遇之必败。” 为何依然有那么多才智卓绝,勇猛过人之士,愿意为他鞍前马后,继之以死呢?
安禄山
安禄山起兵,为何如此顺利?比当年日本人占领东三省都快,为啥? 东北的快速陷落,有人实行不抵抗政策。安禄山也是一样,各地望风归降。以至于唐玄宗还在惊呼,河北二十四郡,竟无一义士邪?”那么,有没有呢?有,“常山舌”—颜杲卿和颜真卿兄弟,他们杀了安禄山的将领,传缴四方,掀起的波澜,连安禄山都感到有些害怕。可惜,由于唐庭在长安门户—潼关之战的神操作,安禄山缓过神来,立刻让与李光弼齐名的悍将史思明,蔡希德领兵来攻,迅速扑灭了这支忠义之军。
有一个问题,安禄山却百思不得其解,非要亲自问问颜杲卿,“你以前只是一个小小的范阳户曹,我见你有才能,才上奏你为判官,后面,不到一年,又任命你先后担任光禄、太常二丞,最后还一步步提拔你为代理常山太守,我有什么事对不起你,你却要背叛我?”。这是安禄山的真心话,你有才能,可是朝廷搭理你吗?是我欣赏、举荐和任用你,并且步步重用你,你却背叛我?
李光弼
那么,其他人呢?看看平定安史之乱两大擎天柱—郭子仪和李光弼。才华和能力,无论是忠心还是勇猛都出类拔萃吧。可是,直到安史之乱好一阵子,在李唐的军政系统中,郭子仪得到升迁和重用没有?而被誉为“自艰难已来,唯光弼行军治戎,沉毅有筹略,将帅中第一“的李光弼呢,还是后来,郭子仪在战争中证明自己后,经郭子仪的推荐,才得以重用,而在这之前,曾有人向安禄山推荐过李光弼。后来,安禄山就非常后悔,没能施恩和重用李光弼。但他却看得出来,他与史思明算得上是棋逢对手。
安禄山看人的眼光还算是准的,看看《新唐书》对三十三位顶级人才的介绍,就知道了,他任用的,多是有非凡才干,勇猛过人的人。
核心决策圈:安庆绪,严庄、高尚、阿史那承庆;
谋士和文臣:张通儒、李庭坚、平洌、李史鱼、独孤问俗;
主要的战将:史思明、安太清、李归仁、安守忠、孙孝哲、蔡希德、高邈、李钦凑、崔乾祐、尹子奇、何千年、田承嗣、张忠志、薛嵩、李怀仙、张孝忠、王武俊。
颜杲卿
安禄山是有理由恨颜杲卿的,因为这些猛将,竟然有三个,高邈、尹子奇、何千年是死在他做梦都想不到,会“背叛”自己的颜杲卿手上的,三军易得,一将难求,这些可都是才智卓绝之士。
先看看,曾在安史之乱后,首创藩镇割据,将唐代宗逼得毫无办法的田承嗣。才能算是有的,安禄山如何发现和提拔他的呢?有一天下大雪,安禄山巡视部下各个军营,来到田承嗣所部时,但见大雪满营,里面寂静无声,安禄山进营检阅士卒,却又没有一个脱离职守,均在营中安静待命,没有一个人离开军营。安禄山面对这样严整的军纪,也叹服不已。安禄山十分看重田承嗣,作为重点培养对象。
薛嵩
薛嵩,曾三箭定天山的战神薛仁贵之孙,根正苗红的红三代,怎么也参加安禄山的叛军了呢?他父亲薛楚玉曾担任范阳节度使,正值李林甫当政,遭到排挤,导致整个家族家道中衰。薛嵩不善于迎逢,自然升迁无望,可是,这时候,安史叛军招人啊。于是乎,本就对唐庭不满的薛嵩,参加了。结果,他的能力得到认可与施展,一步步做到了邺郡节度使。但他还是心向大唐,当李唐王朝派遣仆固怀恩率军收复河朔地区。他第一个请降,并且与河朔三镇不同,他感念李唐的再次接纳,从此对李唐忠心耿耿,连同他的后代,也依然如此,皆出将入相,为人所称颂。
试想,如果当初,他的才能能得到李唐的欣赏和任用,他也许不会投安禄山了。类似的还有张孝忠,王武俊两位成德“双子将星”,无论是能力,还是品德都可圈可点,也想做一番事业。可惜,却一直英雄无用武之地。
杜甫
安禄山在搜寻和重用人才的时候,看看唐玄宗在干什么?口蜜腹剑的李林甫也曾口口声声地说,要重用人才,搞了个“方正贤良”试,令四海之内有一技之长的人才全部汇集到京师,参加朝廷对他们的选拔。结果呢?一个都没录取,一个都没任用。一代诗圣杜甫,就曾兴冲冲地跑过来应试,结果呢?信心满满,盘缠用尽了,最后却只能悻悻而归。李林甫却欺骗玄宗说,当今万岁已经把全天下的才人都网罗到了朝中,在民间已经没有一个人才了。这就是“野无遗贤”的闹剧。
真是社会上,民间都没人才了?那些真正有才华有能力,有追求的人,都哪儿去了呢?往后会如何看待李唐王朝呢?
安史之乱时,河北成乱军之地,战争,得有钱粮,人得吃饭,将士得有军饷。于是乎,江淮一代的赋税,就成了唐庭的生命线。安史叛军没想过吗?当然想过,至德二载(757年),安庆绪派部将尹子琦率军南侵江淮屏障睢阳,意图染指江淮,切断唐庭后勤保障之路。只是被书生—张巡,活生生地给拖住了。张巡在内无粮草,外无援兵的情况下,死守睢阳,前后四百余次与叛军交战,还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使叛军始终无法越过睢阳,居功至伟。后来还绘像于凌烟阁,获赠邓国公。
可是这样一个人,还曾高中进士,在这之前,最高官爵是什么呢?九品芝麻官—小小的真源县令。
唐玄宗
文臣如此,上升渠道狭窄,那么武将呢?曾经河西节度使牛客仙,曾以边将的身份入朝拜相,打通了边将入相的通道。很多边将也感到欣慰,有上升的渠道。而对于唐庭来说,更能防止边将久任,尾大不掉。结果呢?李林甫和杨国忠,觉得这会威胁自己的相位。于是乎,忽悠唐玄宗搞了一个所谓的“以番代汉”、“边将久任”的策略。番人能任主将,这就被安禄山抓住了机会,名正言顺,大规模提拔拔曾受压抑的番将。施恩于那些人,逐渐形成自己的班底,边将久任,不再换防、换岗,更让安禄山等,渐成尾大不掉之势。
战乱之初次,唐廷其实也是有战将。比如说高仙芝和封常清,边塞诗人岑参曾以“古来青史谁不见,今见功名胜古人”称赞的亚相封常清。结果,唐庭不但没有利用他们,反而因为潼关而斩杀了这两个战功赫赫,战斗经验丰富的一代名将。这还不算,还有哥舒翰,战神级别的哥舒翰,曾一度打得土蕃人没脾气,让人高呼: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至今窥牧马,不敢过临洮。
哥舒翰
咋死的呢?被杨国忠活活做死的,凭潼关之天险,后勤保证等优于安禄山,据险而守,挡住安禄山前进的脚步。随后,以郭子仪、李光弼马等出九原,截云中等路,配合在安史之乱后方已经声势颇为浩大的颜真卿等人的活动,发动强大的政治攻势,安禄山没有取得突破性的进展,那么一定有更多的人,离他而去。结果,却被杨国忠逼迫,非要弃潼关之天险而与叛军野战,结果全军覆没,长安失守,安禄山的声势更加浩大。
社会的腐败与堕落,从人才的上升渠道被堵死,人才大量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笼络开始,当他们怀着对社会不公的怨恨,这时,却有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雪中送炭,给他们施展才华的舞台,为何安禄山,会有如此巨大的号召力,就源自于此。
作者:我方团队特邀作者萧玉南
参考资料:1.胡如雷:《唐宋之际中国社会的巨大变革》
2.欧阳修《新唐书-安禄山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