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温州老城区市井街巷迎蝶变 古老街巷如何焕发商业新活力?

2020-07-25新闻5

五马后巷即将变身美食一条街,纱帽河、公安路等8条背街小巷有望改造提升,双井头打造休闲文旅街区……伴随着城市有机更新和“精建精美”行动的推进,这些隐匿在老城区的市井街巷也纷纷迎来“变脸”,并有望成为生机勃勃的商业新形态。

五马街区巷弄谋求“变脸”

记者在位于五马街旁的五马后巷看到,巷子地面已经铺砖完成,几位工人正在对建筑立面进行进一步修整。经过重新“装扮”,长约200米的巷子整体形象已经显现,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与五马街形成了很好的统一。

作为温州的商业地标,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一直是“老温州”味最为浓郁的地方,经过改造提升,五马后巷将以特色小吃集聚承载白鹿城的历史记忆,打造美食一条街,集合小吃、简餐、茶饮等,贯通五马街与纱帽河,提升街区活力。

“后巷的东段以本土小吃为主,西段则主要是风味小吃、快时尚、简餐类等。整条巷子共有40多家店铺,目前招商已基本完成。”负责五马后巷统一运营管理的温州逅巷商业管理有限公司项目负责人介绍。

事实上,五马后巷只是今年鹿城区推进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升级中的很小一部分内容。据透露,今年,该区计划投入2.3亿元打造五马历史文化街区9大工程项目,实现禅街-五马街-公园路“连接成线”。其中,5个线上项目包括府学巷道路改造工程、五马后巷改造工程、五马商圈南片区二期工程、公园路片区改造提升和古城“中子城”一期(公安路)工程。可见,街巷改造是今年该区实施的重中之重。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五马商圈南片区二期工程涉及解放街、纱帽河、登选坊、柴桥巷等街巷的改造提升,工程范围西至府前街、东至解放街、北至江滨路、南至谢池巷。将以街区传统建筑肌理为对象,结合五马街、禅街的改造提升理念,通过完善道路交通、电力、环卫、消防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修缮和加固传统建筑整体结构,加强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的改善等方式进行改造。目前该工程已完成设计定标工作。此外,公安路的改造提升也在稳步推进,实施内容包括道路路面改造、建筑物外立面整治修复、历史建筑修缮、谯楼夜景照明灯等。预计近期可完成主体施工。

让市井老街芳香四溢

有人说:“走近一座城易,走进一座城难。”走近,只要看看城市地标、逛逛旅游景点便可以收获初印象、初体验。而走进,则要走街串巷、寻今探旧,感受其气质和韵味。在温州老城区,有许多风貌保存较好的老街老巷,沉淀了最浓厚的市井味道和文化气息。那么,如何让这些历久弥香的文化“家底”清香四溢,让古老街巷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呢?

街巷经济,即有效利用城市支路空间而兴起的商业形态。它焕发出浓郁的市井韵味,让城市生活更精致且充满趣味的同时,还盘活了地域文化资源,繁荣了市场。近年来,北京、上海、成都、杭州等城市,都把街巷经济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倾力打造,催生了上海新天地、苏州观前街、成都宽窄巷子、杭州四季青等一批特色街区。而在国外,城市街巷不仅保留原有的步行空间功能,还逐渐发展成为社区交流场所和新的零售业中心。

事实上,这几年我市也在积极探索发展街巷经济,像位处大南商圈的闻宅巷步行街,蒲鞋市街道的双井坊文旅融合项目等。特别是定位为文创夜市的双井坊文旅融合项目,通过将双井头农贸市场及周边巷弄进行整体改造提升,打造成为能够体现温州人市井生活的小巷慢生活圈。据了解,双井头马路市场长约450米,汇聚了酥排骨、炸响铃等温州人耳熟能详的特色美食,经过改造面貌已焕然一新。并连接周边的学院路学院后巷等多条巷弄,调整业态布局,引入网红百货、文创特色产品及非遗文化产品等。

对此,有城市规划人士表示,让街巷经济活起来、火起来,就是把城市脉络打通,把城市毛细血管激活。以五马街区为例,五马街和禅街两条主街的长度之和不足700米,即便加上尚处改造提升中的公园路,五马历史文化街区主街总长度也仅为1.3公里。因此就需要打通主街周边街巷,形成一个具有特色的能够留得住人的慢行系统,避免大家在“笔直”逛完选择离开的尴尬。

人期待的是,五马历史文化街区“1+N”规划体系也已出炉,即一条主街,“N”条背街小巷。以五马街为主,北至广场路、南至纱帽河、东至环城路、西至信河街,包括禅街、五马街、公园路、公安路、纱帽河在内的步行街体系将在2020年至2021年展开建设,通过引导公交线网与步行街衔接,并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拓展步行空间。

而在之前发布的《温州市区月光经济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0-2022年)项目清单》中,大南商圈改造提升项目、印象南塘景区及周边改造提升项目、庆年坊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文旅项目、墨池-华盖里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文旅项目、朔门历史文化街区综合文旅项目、禅街-五马街-公园路-解放街整治提升项目等诸多商圈、街区项目的建设内容中,也离不开周边各条街巷的改造和贯通。

专家观点:做好街区一体化构建,实现有机互动

温州设计集团第二建筑设计院总建筑师陈扬帆

历史街区的经济发展,需要设计、投资、建造、运营管理一体化构建,才能健康持续。

首先,应该让历史遗产(历史建筑、历史人文)与现实生活有机互动,创造性地让历史遗产纳入现实生活。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需要与所在地的社会和市场需求有良性的对接、让珍贵的遗产财富在当代社会找到自己的立足之地。

其次,在历史街区的保护中,除了政府引导或主导,还需要引入市场资源,同时避免过于市场化带来的对老房子的历史内涵和历史信息的破坏。街区建设从策划立意到实施、到经营,任何环节的失误都会对历史遗产带来损坏,因此历史建筑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化利用,是需要多方合作,达成共同的“遗产观”。

前期需要大范围的市场调研与功能补缺,使特色空间与城市需求的功能空间能对接上。要避免传统商业带来的短暂繁荣,真正聚集城市里的产业社群,为他们创造一个在城市里生根发芽、发展下去的机会,要长期对高品质的坚持和对外界变化正确的应对,才能可持续性的发展。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