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吉燕萍玉茹自叹 上海滩不仅仅有许文强,还有沪剧,非上海的观众了解沪剧吗?

2020-07-25知识25

茅善玉的主要作品 1985年,农历乙丑年: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由中国文联、中国戏剧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中国戏剧梅花奖揭晓,此奖前身为首都戏剧舞台中青年优秀演员奖,后取“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更名为“梅花奖”。戏曲演员获奖名单茅威涛(浙江越剧撔“倩”演出团)茅善玉(上海沪剧院)洪雪飞(北京市北方昆曲剧院)杨淑蕊(北京京剧院)刘萍(中国评剧院)迟小秋(辽宁省阜新市京剧团)尚长荣(陕西省京剧团)孙毓敏(北京京剧院)张学津(北京京剧院)侯少奎(北京市北方昆曲剧院)2005年12月28日,农历乙酉年十一月廿八日,19时15分:纪念袁滨忠先生逝世38周年“风雨送春”沪剧演唱会举办纪念沪剧袁派创始人袁滨忠的“风雨送春”沪剧演唱会在上海逸夫舞台举办,自12月28日至12月30日,举办三场。由于袁滨忠英年早逝,门下弟子人丁并不兴旺,但这次沪剧界“总动员”,沪剧界名家名角和优秀青年演员悉数登场,使得这台名为“风雨送春”的演唱会阵容可观,越剧演员赵志刚、方亚芬等也登台亮相。演出剧目《拔兰花·赠花》(程臻,黄爱忠)《谁是母亲·贵人相助》(王珊妹,钱思剑,李建华)《苗家儿女·小桥相会》(孙徐春,方亚芬)《少奶奶的扇子·赞扇》。上海滩不仅仅有许文强,还有沪剧,非上海的观众了解沪剧吗? 我是皖南人,我们这里的人对沪剧是知道一些的,感觉它比越剧更通俗一些,苏北地域色彩较浓。解放初期,有一部沪剧拍成电影《星星之火》,我们看过,很感人。上海滩不仅仅有许文强,还有沪剧,非上海的观众了解沪剧吗? 沪剧属江、浙、长江三角洲吴语地区滩簧系统。兴起于上海。因上海简称沪,故名沪剧。主要流布于上海、苏南及浙江杭、嘉、湖地区。沪剧源出太湖流域的吴淞江及黄浦江一带农村中的“小山歌”。在长期流传中受到弹词及其他民间说唱的影响演变为说唱形式的滩簧调,到清道光年间,已有上手(男角)、下手(女角,由男子装扮)操胡琴,击响板,自奏自唱的“对子戏”,后又发展成由三个以上演员装扮人物,另设专人操乐器伴奏的“同场戏”。为区别于其他地区的滩簧,称作本地滩簧,简名“本滩”。辛亥革命前后,本滩进入游艺场,1914年,邵文滨、施兰亭、丁少兰等发起组织“振新集”,从事本滩改良,易名为“申曲”。1953年成立了第一个国家沪剧演出团体上海人民沪剧团(上海沪剧院前身)。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2006年5月20日,沪剧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当时的演出形式是男的敲锣,女的两头鼓,用胡琴、笛、板伴奏,宾白用土语。所唱曲调是吴淞江(苏州河)、黄浦江两岸农村中流行的山歌,有“四句头山歌”、“对唱山歌”和“叙事性长山歌”,这些山歌或二句一段,或四句一段,节奏自由,接近口语,风格委婉朴实。演出内容大多表现爱情婚姻。

#沪剧#上海#演唱会#许文强#袁滨忠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