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学课本的蒙学的发展 宋代朱熹编的《小学》是最受理学家推崇的一本蒙学伦理书。全书辑录“古圣先贤”的嘉言善行,组成内、外两篇,内篇包括“立教”、“明伦”、“敬身”“稽古”四门,外篇包括“嘉言”、“善行”两门。因说理深奥,多引古礼,不谐时俗而多难字,在实际的蒙学中流传不广。宋代程若庸的《性理字训》是以浅近的语言介绍朱熹理学的通俗读本。明代朱升曾把它与方逢辰的《名物蒙求》、陈栎的《历代蒙求》、黄继善的《史学提要》合刊,称“小四书”。明代吕得胜吕坤父子分别编写的《小儿语》《续小儿语》是明清时期广泛流行的蒙学伦理课本。清代李毓秀的《弟子规》是以学规、学则形式进行封建伦理教育的课本,全书对《论语》里“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那句话,用三言韵语进行通俗解释,共1080字,好懂易诵,清代中叶以后在蒙学中曾广为流传。其他如宋代吕祖谦的《少仪外传》、宋代吕本中的《童蒙训》,以及《昔时贤文》、《圣谕广训》等也属于这一类。清代王相编的《女四书》(包括汉班昭的《女诫》、唐宋若莘的《女论语》、明成祖后徐氏的《内训》和王相母刘氏的《女范捷录》)以及女儿经,则是供女童诵读,进行三从四德教育的伦理课本。。
什么叫蒙学教材 )即蒙馆,2113启蒙的学塾。相当于现在的幼儿园或小学。5261(2)在蒙馆学习的教材和内4102容。相当于现在的小1653学教材及其内容。中国传统蒙学教材主要有《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幼学琼林》等等。至于“四书五经”等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与经验有哪些特点 宋元蒙学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最突出的特点有以下三点。第一,强调严格要求,打好基础。蒙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在这个阶段严格要求,打好基础,对于儿童日后的发展将会长期起作用。因此,宋元蒙学教育十分强调对儿童进行严格的基本训练。例如,在生活礼节方面,要求儿童居处必恭,步立必正,视听必端,言语必谨,容貌必庄,衣冠必整,饮食必节,堂室必洁等。在学习方面,要求儿童读书必须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且要熟读成诵;写字必须“一笔一画,严正分明,不可潦草”,而且尤为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如要求:“凡读书,须整顿几案,令洁净端正。将书册整齐顿放,正身体,对书册,详缓看书,仔细分明读之”;“凡书册,须要爱护,不可损污皱折”;“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一经形成,不仅有利于儿童的成长,而且还会使他们终身受益。第二,重视用《须知》、《学则》的形式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蒙学阶段的儿童可塑性大,为了培养儿童的行为习惯,宋元时期的教育家制定了各种形式的《须知》、《学则》等,以此作为规范儿童行为的准则。如朱熹的《童蒙须知》,对儿童。
中国传统蒙学教材经过哪些发展阶段?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周秦至汉唐。这一时期的蒙学教材多为综合性读物,以识字为主,同时进行品德教育,并包含各方面知识。第二阶段,宋至清中叶。这一时期,蒙学教材由综合性读物。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种类繁多,朱熹所写的《童蒙须知》属于哪类教材? 《童蒙须知》属于日常礼仪性教材。分衣服冠履、言语不趋、洒扫涓洁、读书楔子、杂细事宜等目。对儿童生活起居、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均作详细规定。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与经验有哪些? 宋元时期的蒙学教育内容有:在儿童智慧蒙开之际,施以“圣人之道”的教育。运用“三、百、千”进行识字为主、兼以德行的基础文化知识学习。《百家姓》《三字经》《千字文》是蒙学通用的识字系列教材。宋代理学是儒学的继承和发展,注重修身教育,这是不言而喻的。在青少年时期,主要使用《童蒙训》(又名《吕氏童蒙训》)《童蒙须知》《教子斋规》等课本进行。诗文训练,主要指宋元间的阅读训练。蒙学教育阶段,开始只作“点读”,即所谓“点书”:首在点出句读,其次点拨读书法。启蒙的时候,一方面读“三、百、千”,另一方面学习炼词、炼句、学属对、叶韵。宋元蒙学教育经验:1、宋元蒙学教育的内容广泛(1)注重蒙养教育(2)注重修身教育(3)注重诗文训练(4)注重继承和发扬作文训练和习字训练2、教学程式较稳定。学塾中主要进行读书、习字以及作文三方面的教学,是为进入官学、书院以及应科举考试作基础准备。而每一方面的教学,又都建立了一定的次序。如读书,首先进行集中识字。待儿童熟记千余字后,进入读《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和“四书”。这阶段儿童主要用力在跟读、熟读和背诵。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书,着重阐述书中的封建政治。
我国古代的蒙学教材有哪些
蒙学教材包括的内容主要有哪些? 宋代的蒙养教材,较之唐代,在内容体系方面更为完备。就内容的分类来讲,至少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历史类的启蒙教材。主要有王逢原的《十七史蒙求》,刘班的《两汉蒙求》,黄继善的《史学提要》等。这类蒙学教材都采用了后唐李翰《蒙求》四言韵语的体例,以便于诵读记忆。博物类的启蒙教材。主要有方蓬辰的《名物蒙求》和王应麟的《小学绀珠》。伦理道德类的启蒙教材。主要有朱熹的《小学》、《训蒙诗》,吕本中的《童蒙训》,吕祖谦的《少仪外传》,刘清之的《戒子通录》等。起居礼仪类的启蒙教材。主要有朱熹的《童蒙须知》、《训学斋规》,真德秀的《教子斋规》等。家庭范围内训诫类的综合性启蒙教材。主要有司马光的《家范》,赵鼎的《家训笔录》,袁采的《世范》,叶梦得的《石林家训》等。在上述诸书中影响较大的有朱熹的《小学》、《童蒙须知》,司马光的《家范》及《袁氏世范》。但这类蒙学教材,或者板着脸长于训戒,或者过于冗长不便记诵,或义理深奥不便领会,因而不如《千字文》、《兔园册》之类的蒙学书籍流传广泛,也不宜被广大村塾乡学的儿童所接受。有些书籍虽以蒙学为本旨,实际并不是切实可行的蒙学教材,如《家训》、《家戒》之类的书籍,虽标为。
古代蒙学读物都有什么 古代蒙学读物包括《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幼学琼林》、《朱子家训》、《千家诗》、《古文观止》、《唐诗三百首》、《声律启蒙》、《文字蒙求》、《增广贤文》等等。1、《三字经》《三字经》,是中国的传统启蒙教材。在中国古代经典当中,《三字经》是最浅显易懂的读本之一。《三字经》取材典范,包括中国传统文化的文学、历史、哲学、天文地理、人伦义理、忠孝节义等等,而核心思想又包括了“仁,义,诚,敬,孝。背诵《三字经》的同时,就了解了常识、传统国学及历史故事,以及故事内涵中的做人做事道理。2、《百家姓》《百家姓》,是一篇关于中文姓氏的文章。按文献记载,成文于北宋初。原收集姓氏411个,后增补到568个,其中单姓444个,复姓124个。《百家姓》采用四言体例,对姓氏进行了排列,而且句句押韵,虽然它的内容没有文理,但对于中国姓氏文化的传承、中国文字的认识等方面都起了巨大作用,这也是能够流传千百年的一个重要因素。3、《千字文》千字文,由南北朝时期梁朝散骑侍郎、给事中周兴嗣编纂、一千个汉字组成的韵文(在隋唐之前,不押韵、不对仗的文字,被称为“笔”,而非“文”)。梁武帝(502—549年)命人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