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大毗婆沙论的介绍 大毗婆沙 讲

2021-03-27知识28

关于《大毗婆沙论》的一点疑问? 色等非欲。胜义欲者。谓于彼爱然经颂说。彼是欲者是欲具故。又如于退具立以退名。如契经说。有五因缘令时…

大毗婆沙论的历史作用 《大毗婆沙论》对印度佛学的发展起了颇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了说一切有部在当时小乘佛学中的地位,该部的学者由此被称为“毗婆沙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此论的著述。如法胜的《阿毗昙心论》,法救的《杂阿毗昙心论》,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众贤的《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和《显宗论》等。

鸠摩罗什的十住毗婆娑论 全书凡三十五品,第一品〈序品〉乃全书之总论,叙述菩萨十地的意义及三乘的区别,第二品〈入初地品〉至第二十七品〈略行品〉为初地之注释,说明初。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佛教的前行是:对于身见、2113疑、戒5261禁取三结,身见结为前4102行,也就是“我见”。1、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八1653页云:三结中,有身见结,见为前行,有二句。或见所断,或见修所断。问:前行、是何义?答:先立义、先答义、是前行义。先立义是前行义者:先立见所断句,后立不定句。先答义是前行义者:先以见所断句答,后以不定句答。2、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前行有三种。一、不共前行,二、毕竟前行,三、最初前行。不共前行者:如三结等。毕竟前行者:如三不善根等。最初前行者:如有漏无明漏等。若诸烦恼、通三界系,唯见所断;彼见为前行。有二句。如三结等。若诸烦恼、唯欲界系,通于五部;彼修为前行。有二句。如三不善根等。若诸烦恼、通三界系,亦通五部;彼见为前行。有三句。如有漏无明漏等。是谓此处略毗婆沙。扩展资料:佛身即法身:1、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盘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盘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2、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盘。亦不毕竟取于涅盘。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

佛教净口业真言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一、佛教净口业真言是: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娑婆诃。佛教净口业真言就是口业的咒语。梵文的读法是:唵,修利修利,摩诃修利,修修利,萨婆诃。ōng,xiū lì。

佛经的驱邪咒 佛母大孔雀明王真言(此咒为密法修行所用,没有上师的传授,不可随意诵读,否则为盗法)唵麻由罗巨览帝娑[口*缚]诃(OmMayurakrantesvaha)消灾吉祥咒(佛在净居天为诸天众们所说。

大毗婆沙论的介绍 大毗婆沙 讲

玄奘的故事 大智大勇提起玄奘法师,一般人们都会想到《西游记》中那位胆怯懦弱、人妖不分、是非难辨的糊涂和尚。其实这仅仅是作者的虚构,就历史上真实的玄奘而言,对其形象未免过于歪曲。史实记载的玄奘法师,不仅精通佛法,虔心求学,而且胆识过人,是位大智大勇的高僧。合十为一玄奘法师取回的《唯识三十颂论》有十家,玄奘法师皆译为华文,按照论中的意思,一字不减,一字不添,照原意译出。此时窥基担任整理论文,玄奘法师将十家之论译完之后,窥基要求玄奘法师:“这十家的论,各有其长,各有其异,若不统一,令今后学者,有歧路亡羊之苦恼,不如去其糟粕,留其精华,合成一本,令今后研究唯识的人,获得同一的结论。不用浪费时间,而得到法要。玄奘法师同意他的见解是正确的。所以产生一本唯识论,即《三十颂唯识论》。后来玄奘法师又传授他“因明学”,成为唯识专家,宣扬唯识思想为宗旨,成为当代大德,为“唯识宗”第二祖。弟子问难《宋高僧传》记载,唐高宗显庆四年(659年),玄奘译《大毗婆娑论》。弟子法宝问玄奘:“此二句四句为梵本有无?玄奘回答:“吾以义意酌情作耳。弟子法宝又问:“师岂宜以凡语加圣言量乎?玄奘回答:“斯言不行,我知之矣。智勇降逆。

#大毗婆沙 讲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