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解;(1)调节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力臂在杠杆上,方便测出力臂大小;(2)由图可知,OC为最长力臂,当弹簧测力计由位置1转至位置2的过程中,动力臂先变长后变短,而杠杆在水平位置始终保持平衡,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测力计示数将先变小后变大;(3)已知钩码的质量m,用刻度尺测出此时钩码悬挂位置E到B的距离,即L1,欲求杠杆的质量m杆,则应量出O到B的距离,即L2,然后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mL1=m杆L2,则m杆=mL1L2.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的大小;(2)先变小后变大;(3)②:O到B;③:mL1L2.
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时,首先调节平衡螺母使他平衡的目的是? 消除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如果问为什么要在水平方向上平衡,就回答方便从杠杆上直接读出力臂大小
某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 (1)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支点到力的作用点的距离就等于力臂,且杠杆重心通过支点,消除杠杆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因此在此实验中我们应首先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由图可知,根据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4×0.5N×4格=F×8格,所以拉力大小为F=2N×48=1N;弹簧测力计斜拉时,阻力及阻力臂不变,拉力力臂变小,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知拉力变大.故答案为:(1)水平;便于测量力臂,同时消除杠杆自身重对杠杆平衡的影响;(2)1;变大.
小强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时: (1)实验前,要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好处是为了让杠杆的重心在支点上,可避免杠杆自重的影响;(2)实验次数1中数据和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可得:2N×0.2m≠1N×0.1m,所以实验序号为1的一组实验数据存在错误;经检查,发现是测量动力臂时读错了,实际值比记录值要小;通过探究,应该得出的结论是F1L1=F2L2;(3)在阻力和阻力臂不变的情况下,手的位置离剪刀轴O越远,动力臂越大,由F1L1=F2L2可知: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动力和动力臂成反比,手握在B点时,动力臂最大,动力最小.故答案为:(1)在水平位置平衡;(2)1;小;F1L1=F2L2;(3)B.
怎么研究杠杆平衡条件
如图所示,在研究杠杆平衡条件实验中: (1)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中,应先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是为了便于测量力臂;如发现杠杆左端偏高,则重心应向左移动,故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节.(2)分析表中数据发现1、2两次实验中,符合F1×L1=F2×L2,杠杆平衡,3、4、5三次实验中不符合这个规律,杠杆就不能平衡.(3)将钩码挂在杠杆上后,重新调节平衡螺母会破坏杠杆的平衡,使实验结论不准确,因此小军的操作是不正确的.故答案为:(1)便于测量力臂;左;(2)F1×l1≠F2×l2;(3)错误.
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1)实验前若发现杠杆左端高于右端,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通过调节力和力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是为了便于力臂的测量;(2)把杠杆的中点做支点的目的是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杠杆平衡.(3)杠杆平衡的条件:F1L1=F2L2;因为表格中第2次实验F1L1=1×0.02=0.02,而F2L2=0.5×0.01=0.005,所以F1L1≠F2L2.故第2次实验数据有误.(4)如果实验次数太少,实验研究得出结论具有偶然性,不具有普遍性,实验结论必须在多次试验的基础上得出,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实验结果偶然性出现;(5)设一格为L,一个钩码重G,则有3G×4L=nG×3L,n=4,故应在C处挂4个钩码.故答案为:(1)左;水平;方便测量力臂;(2)避免杠杆自身重力影响杠杆平衡;(3)2;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4)避免实验结论出现偶然性;(5)4.
调节平衡螺母,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便于读力臂、还有在水平位置平衡能使杠杆的重心经过支点,克服杠杆自身重力的影响,并且实验中挂钩码再调节平衡,就不能调节平衡螺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