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比较税前净利润差异并说明原因

2020-07-17知识9

税后经营净利润等不等于息税前利润 息税前利润=利润总额+传统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税前经营利润=利润总额+管理用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管理用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传统利润表中的“利息费用”-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税前经营利润=息税前利润-金融资产投资收益-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扩展资料:现金流量:1、净利润(收益)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未来现金流量的估计是通过现金预算的编制进行的,现金预算是保证现金收支管理的重要工具。其中净损益调整法是现金预算编制的重要方法之一。它是以预计损益表中按权责发生制原则确定的净收益作为现金编制的出发点,通过逐笔调整处理各项影响损益和现金余额的会计事项,把本期的净收益调整为现金净流量的方法。2、现金流量与净收益的差异,可揭示净收益品质的好坏。所谓收益品质,是指对企业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程度予以反映的一个概念。一般而言,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伴随关系越强,表明企业的净收益品质越好。即净收益与现金流量之间的差异(数量上,时间分布)越小,说明净收益的收现能力越强。收益品质越好,企业的流动性和财务适应性就越强。综上税前利润的计算公式 税前利润是企业缴纳2113所得税前的5261应税利润。所得税改革第二步后,国家与企业的4102分配关系发生了重大变1653化。企业实现的利润大部分以所得税和调节税的形式上缴国家,其余的留给企业。产品税前利润=产品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分摊后的期间费用产品销售收入=国内销售收入+出口销售收入产品销售成本是指与产品销售收入相对应的销售成本。分摊后的销售税金及附加=企业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分摊后的期间费用=企业期间费用合计×分摊比例(按照销售额进行分摊)分摊比例(%)=该种产品销售额/企业生产全部产品销售额(包括该种产品)×100%扩展资料:会计公式税前利润=利润总额,即在所得税完税前的利润。利润总额=营业利润+投资净收益+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营业利润=主营业务利润+其他业务利润主营业务利润=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期间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主营业务收入-主营业务成本-销 售费用-财务费用-管理费用-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其他业务利润=其他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成本-其他业务税金及附加投资净收益=投资收益-投资损失其中,对于工业企业来说,利润总额=销售利润+投资净企业税前会计利润与 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纳税所得确定的目的有所不同,使得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分为两类:一类是永久性差异,另一类是时间性差异。永久性差异是由于税前会计利润与将税前会计利润调为应 税前会计利润不等于应纳税所得额。因为税前会计利润和应纳税所得额定义不同。前者是指企业按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计算的年度利润总额;后者应纳税所得额计算时通常采用的是间接净收益和净利润有什么区别 净收益和净利润没有区别,净收益也叫净利润(Net Profit),是指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交纳了所得税以后公司的利润留存,也称为税后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是一个企业经营的最终成果,净利润多,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好;净利润少,企业的经营效益就差,它是衡量一个企业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净利润的多寡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利润总额,其二就是所得税费用。企业的所得税率都是法定的,所得税率愈高,净利润就愈少。我国现在有两种所得税率,一是一般企业25%的所得税率,即利润总额中的25%要作为税收上交国家财政;另外就是对三资企业和部分高科技企业采用的优惠税率,所得税率为15%。当企业的经营条件相当时,所得税率较低企业的经营效益就要好一些。扩展资料重要性税后利润(即净利润)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对于企业的投资者来说,净利润是获得投资回报大小的基本因素,对于企业管理者而言,净利润是进行经营管理决策的基础。同时,净利润也是评价企业盈利能力、管理绩效以至偿债能力的一个基本工具,是一个反映和分析企业多方面情况的综合指标。净利润是预计未来现金流量的基础,而现金流量与净利润的差异变动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下净利润 1、在完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计入产品成本,并要在存货和销货之间进行分配,使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被期末存货吸收递延到下期,另一部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销货成本被计入当期损益表。2、在变动成本法下,固定生产成本被作为期间成本直接计入当期损益表,不可能转化为存货成本或销货成本。3、如果企业有期初存货并采用先进先出法结转存货成本(以后的例题中不加说明均如此),在当期销售量大于或等于期初存货量时,两种成本法下企业本期销货成本和期末存货成本的通用公式为:4、本期销货成本=期初存货成本+(本期销售量-期初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 期末存货成本=(期初存货量+本期生产量-本期销售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期末存货量×本期单位产品成本扩展资料:企业管理的科学化要求会计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信息资料,以作为对经济活动进行预测、决策、计划和控制的依据,传统的全部成本核算法无法适应竞争日益加剧的市场经济。第二世界大战后,对会计提出更高的要求,变动成本法开始在西方企业诞生,时至今日,普及地应用于西方企业的内部管理。变动成本法是将一定时期所发生的成本按照其成本性态将生产成本分为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两大类,即分为变动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的原因。具体原因或者是做个比方。谢谢了。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费用是负数2113,利润总额会增大,不会造成净利润大于5261利润总额。以下回4102答是确保你利润总额计算正1653确的情况下所得出的答案: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如果是净利润大于利润总额,唯一的可能是所得税费用是负数。所得税费用在什么情况下为负数,应该是企业利润为亏损的情况,在企业预期有足额应纳税所得额可弥补亏损且经税务局认可的情况下,可确认递延所得税资*并减少所得税费用,这样,所得税费用是负数,净利润自然是大于利润总额的。1、将成本法调整为权益法;2、抵消:(1)借:实收资本-子公司盈余公积-子公司(如果有)未分配利润-子公司贷:长期股权投资-母公司(2)借:投资收益-母公司(子公司当期实现的净利润)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年初)贷:未分配利润-子公司(年末)提取的盈余公积-子公司(如有)扩展资料简介利润的本质是企业盈利的表现形式。利润不仅在质上是相同的,而且在量上也是相等的,利润所不同的只是,剩余价值是对可变资本而言的,利润是对全部成本而言的。因此,收益一旦转化为利润,利润的起源以及它所反映的物质生产就被赚了”(《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第56页),因而就具有了繁多的赚钱形式。在资本5、 采用变动成本法、完全成本法计算的税前净利润为什么不同?两者有何关系? 变动成本法与完2113全成本法对固定5261性制造费用的不同处4102理,导致了两种方法的一系列差异。这1653主要表现在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以及各期损益的不同三个方面:(1)变动成本法将制造成本按性态分为变动性制造费用和固定性制造费用。只将变动性制造费用记入成本,而将固定性制造费用与非制造费用一起列入期间成本。完全成本法则将制造费用全部记入产品成本。(2)存货成本的构成内容不同,变动成本法下,无论库存产品还是在产品,其成本只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而完全成本法不仅包括变动性制造费用,还有固定性制造费用。(3)各期损益的不同。由于两种方法下固定成本的分担不同,所以损益也不同,产销越均衡,两种成本计算方法下所计算的损益相差越小,反之越大。税后利润=净利润吗?为什么\/ 净利润(收益)是指2113在利润总额中按规定5261交纳了所得税后公司的利润留成,4102一般也称为税后1653利润或净收入。净利润的计算公式为:净利润=利润总额×(1-所得税率)如果从财务的角度说:这两项应该是相等的。如果税后利润是税务的角度说,而净利润是从财务角度说,那么可能存在时间性差异(及时调整帐表的原因)利润总额是利润表中的项目,是报告期的数据,而未分配利润是负债表或者利润分配表的项目,是公司从建立到现在共计的未分配利润。前者比后者高,说明有利润未分配完,后者比前者高,说明公司前期亏损。扩展资料:税后利润,是指公司当年利润减除应纳所得税的余额,就是公司净利润。净利润按公司章程规定进行分配。按照新公司法和《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税后利润首先要按照10%的比例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之后可以根据公司章程,并经过董事会形成决议对利润按照股东投资的比例进行分配。分配给股东的利润必须经过利润分配科目进行帐务处理。需要提起注意的是,如果要把红利从银行中提出,发给个人时,还要按照个人所得税法代扣个人所得税。净利润是指企业当期利润总额减去所得税后的金额,即企业的税后利润。所得税是指企业将实现的利润总额按照税后经营净利润等不等于息税前利润 呵呵,你好能绕啊!息税前利润,顾名思义就是扣除利息和所得税之前的利润。于是有这样的公式:息税前利润=税后净利润+所得税+利息故税后净利润=息税前利润-所得税-利息,当

#企业利润#制造费用#息税前利润#利润#所得税费用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