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十住毗婆沙论中有讲戒律的吗 佛家戒律有哪些?

2021-03-23知识19

十住毗婆沙拼音读法 shí十zhù住pí毗pó婆shā沙shí zhù pí pó shā 十 住 毗 婆 沙请采纳

《十住毗婆沙论》:菩萨布施为什么回向求富 为了求富贵而去布施是伪善。佛教是文化更是教育,是解析生命真谛,了脱生死的无上教育。不是换取利益的法门。

《十住毗婆沙论》卷四中的疑问 非佛的色身及佛像等色相就是佛,也非宇宙万有的色法中有佛

戒律上说比丘尼不能收徒吗?

佛教的完整戒律内容是什么? 只能是具足戒了佛教2113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5261受持的戒律,因为这些戒律与十戒4102相比,戒品具足,所以1653称具足戒。关于具足戒的条目,虽然各地都有不同,但大致内容是相同的。具足戒是比丘、比丘尼受持的戒律,根据《四分律》,比丘的\"具足戒\"有250条,比丘尼的具足戒有348条,共分为8大类:一、波罗夷,指戒律中的根本罪或极大之罪,犯此类戒者要被逐出僧团。二、僧残,指比波罗夷轻一些的罪行,僧残的意思就是犯此类戒者还有残余的法命。三、不定,是指已经犯戒但犯戒程度还不明确的行为。四、舍堕,是指由于贪心而追求财物的行为。五、单堕,是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小戒。六、波罗提提舍尼,意译为\"悔过\",是轻微的过失,主要涉及佛教关于饮食等方面的规定,犯此戒者只需向一僧忏悔即可。七、众学,是较轻的过失,所涉及的是有关服装、食事、威仪等极细微的事情。八、灭诤,是为裁断有关僧尼犯戒等之诤议而设的七种方法,称之七灭诤法。

关于比丘尼的戒律 1.波罗夷:有断头、无余、极恶、不共住等义,为戒律中的根本极恶戒。是开除不共住的弃罪,比丘(尼)若犯此法(杀、盗、淫、妄),则丧失其比丘(尼)的资格,无法再生活于僧团之中,死后并堕地狱。此罪如同断首之刑,不可复生,永被弃于佛门之外。2.僧伽婆师沙:意译为众余、众决断、僧初残,简称僧残。僧众犯了这方面的戒,等于一位残废者一样,是次于波罗夷的重罪。《毗尼母论》说:“僧残者,如人为他所斫,残有咽喉,名之为残。犯此罪者,若得清净大众为如法说忏悔除罪之法,此罪可除;若无清净大众,不可除罪,是名“僧残”。譬如不真实的情况,随便诬赖别人、毁谤别人,就犯了僧残罪。3.不定:谓实犯与否及所犯何戒犹未审明,尚在怀疑判断之中。有屏处不定戒、露处不定戒二种。为比丘受持具足戒的部分,比丘尼戒中没有这一类。4.舍堕:音译为尼萨耆波逸提,波逸提的一种。此戒乃警戒由于贪心而集贮无用的长物,助长生死之业,于是堕落三途,故舍弃此等的财物、贪心、罪业,称为舍堕。犯此罪皆与衣、钵等物品有关,故罚以没收物品,并于大众中忏悔。例如把多余的钵或衣服收藏起来,不肯转送给他人,超过十日以上不用,就犯了这条戒。5.单堕:为波逸提之一。与。

佛家戒律有哪些? 五戒,是一不2113杀生,二不偷5261盗,三不4102邪淫,四不妄语,五不饮酒1653。专十善:不杀生、不偷窃、不邪属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语、不拍马、不贪婪、不恼怒、不背离佛法。最基础的佛教戒律称为“五戒与十善”,其核心内容是“一心向善,诸事莫恶”。这是入门者必须要学习的。“三皈依”,是佛教信仰者必须要坚信的,和“五戒”不同,“三皈依”有着比较浓重的宗教色彩。这五戒,是佛门四众弟子的基本戒,不论出家在家皆应遵守的。扩展资料:佛门五戒,为未来获得人身的条件。然而守五戒,只是消极的戒恶。消极的戒恶不是佛法的究竟义,所以进一步鼓励人积极的为善。沙弥及沙弥尼应守的十戒是:不杀戒、不盗戒、不淫戒、不妄语戒、不饮酒戒、离高广大床戒、离花戒、离歌舞等戒、不蓄金银财宝戒、离非时食戒。比丘及比丘尼应守的具足戒,在诸律中数目颇有出入,有比丘戒二二七条,二五○条;比丘尼戒三一一条,五○条等说。凡要成为比丘或比丘尼的人,必须先受过沙弥戒。年满二十岁至七十岁者,身体康健,剃去须发,披上袈裟,遵行数百条戒律,而受过受戒仪式的人,才正式成为比丘(尼)。参考资料:-佛教戒律

十住毗婆沙论中有讲戒律的吗 佛家戒律有哪些?

龙树菩萨《十住毗婆沙论.易行品》:“阿弥陀佛本愿如是:若人念我,称名自归,即入必定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阿弥陀佛,净土他力法门就是好、就是好、就是好!

#十住毗婆沙论中有讲戒律的吗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