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上海援青十年,组团帮扶唤醒果洛教育内在活力

2020-07-24新闻15

果洛州黄河源头。 高宇婷 图

青海果洛藏族自治州是我国30个少数民族自治州中海拔最高的州(平均海拔4200米),这里环境艰苦,社会经济发展滞后。截至2019年底,全州总人口为21.6万人。

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上海援青这十年,将提升果洛教育的方方面面作为重中之重。截至目前,上海在果洛完成的教育投资占援青投资总量的三分之一,已实施基础教育项目93个,建设54所标准化学校。

2019年起,上海援青教育帮扶迎来新节点:在西宁建成的果洛中学正式投入使用;上海首次派出支教团队,帮助果洛民族高级中学提升办学能力。多措共助果洛教育向好发展。

到西宁读书的果洛牧区女孩

13岁的德谢措家在青海果洛州玛多县玛查理镇。

这个小县城是青海省人口最少的县(总人口1.44万),也是全省海拔最高的县(平均海拔4500米)。这里地广人稀,全年只有“冷暖”两季之分,是国内人类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区之一。

德谢措从小在牧区长大,家里养了许多牦牛。7岁时,德谢措的父母将她送往距离自家草场很远的玛多县城读小学。那原本是一所寄宿学校,但因为德谢措年龄小,只能先借住在县城的奶奶家。直到她11岁读4年级时才开始住校。

牧区的家就是一顶帐篷,随着季节变换不断搬迁。冬季的草场离县城很近,夏季的草场距离县城很远。每到夏季,德谢措回一次家总要费些功夫。先坐车到村里要一小时,再往家里草场走还要4、5个小时。

那时位于玛多县城的小学,对德谢措而言已是很远的地方。

德谢措家的草场和牦牛。 德谢措提供

转眼小学要毕业了,德谢措听班主任老师说,500公里外的西宁市,有一所西宁果洛中学将要招生,考上了就可以到省城西宁上学,德谢措很想去试试。父母商量便后请德谢措的舅舅开车送她到距离玛多有250公里的果洛州政府所在地——玛沁县参加考试。

西宁果洛中学是一所上海援建的全日制寄宿制完全中学,隶属于果洛藏族自治州教育局管理。学校位于西宁市城北,2019年7月25日竣工,总投资1.22亿元人民币。上海大同教育集团对口帮扶西宁果洛中学,在师资培训、教学管理、学生互访研学交流等方面进行合作。

选择在西宁新建一所果洛中学有诸多考虑。西宁是省会城市,平均海拔2000米,在教师人才招聘方面具有果洛不可比拟的优势。除此之外,让孩子们走出高原牧区到省会城市接受教育,不仅于身体健康有益,还能增长见识。

原本成绩优异的德谢措最终以全果洛州第12名的成绩考入西宁果洛中学。“我特别开心,父母说考上了就去上,让我要加油。”德谢措说,“因为父母他们小时候没去上学,现在过的辛苦,所以特别重视我的教育。”

13岁的德谢措身穿校服,在西宁果洛中学民族团结展厅内介绍学校情况。 高宇婷 图

只是西宁的学校离家更远了。刚上初一时德谢措很想家,上汉语课时听不懂,感觉难度很大。但她知道这所学校和果洛的学校不一样,这里的老师知识非常渊博。慢慢通过努力她不仅完全能听懂汉语老师讲课,也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初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德谢措考了班级第2名,年级第6名。她在朋友圈写道:这学期进步了22名,下学期我会更努力。

澎湃新闻了解到,西宁果洛中学现有10个教学班、386名学生。这些学生都来自果洛州,其中近60%的学生来自农牧民家庭。

西宁果洛中学的电钢琴音乐室。 高宇婷 图

现有图书40100本的西宁果洛中学图书室。 高宇婷 图

2019年8月31日,西宁果洛中学举行校园落成仪式暨开学典礼。其时《青海日报》撰文称:果洛中学是深化上海对口支援工作,打造果洛教育新品牌的标志性工程,对于解决果洛学子上好学,推动果洛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果洛州党委书记武玉嶂也表示,要努力把西宁果洛中学打造成全省乃至西部地区甚至是民族地区的名校。

上海首次组团帮扶果洛教育

孩子们一批批走出高原、走出果洛;老师们却一波波往高原去、往果洛去。还是2019年夏天,上海市首次派出4人队伍,组团到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支教。

上海市虹口区新闻传媒中心主任黄小亮有教育界工作经历,且身体健康状况良好,此行被委以重任,担任果洛州教育局副局长兼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校长。这也是上海首次派出“一把手”校长援青。此外还有上海市澄衷高级中学的数学老师丁志伟、化学老师陈佳阳,上海市北虹初级中学的数学老师张成钢。

支教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的上海“男团”。左起为陈佳阳、黄小亮、丁志伟、张成刚。 高宇婷 图

2016年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以下简称“果洛民高”)本科录取率为5.8%,2019年这一数据升至11%。果洛州委、州政府对黄小亮一行4人寄予厚望,希望他们能尽力帮助提升果洛民高的办学水平、教学质量。

一年时间黄小亮观察发现,这里的老师、学生虽工作能力、学习能力各有不同,但他们都非常淳朴、上进。果洛民高是一所寄宿制中学,学生只有放长假时才会回家。黄小亮说:“每到放学时,校园各个角落都是背书的孩子,非常努力。看到他们也感到我们有责任把他们带的更好一点,尽量让他们考上更好的学校。”

雨天,学校角落认真背书的藏族学生。黄小亮 图

但与内地相比,这里的学生、尤其是数学基础较差,提升的过程并不容易。

黄小亮根据多年管理经验,先将上海来的3位老师分别安排在三个年级担任教学工作。按照3人的工作经历和专长,任丁志伟为校长助理,张成刚和陈佳阳分别为教务处副主任和教研室副主任。同时将工作梳理为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分别从制度、人事、教研活动、学生作息生活等方面进行改革。

向记者介绍一年来组团援青的具体工作时,黄小亮准备了一份3000余字的材料。“必须要把每句话写下来,不然就忘记要说什么了。”黄小亮解释,高原缺氧对记忆力的影响显而易见。到果洛工作这一年,黄小亮已习惯在开会时把每一句要说的话都写下来,就怕说到哪里,“一时就想不起来了”。

上海老师适应高原环境需要时间,学生们接受上海来的新老师也有过程。

张成刚的第一节课就遭遇学生“下马威”。一位同学在课堂中一声不响起立,主动站到后排去,理由是老师讲的听不懂。下课后张成刚告诉这位同学,听不懂可以不上课,但以后就再也不要来上课。学生毕竟年龄小只是调皮,禁不住张成刚“吓唬”,接下来继续乖乖听课。

张成刚对教学要求严格,他认为课堂听课最为重要。布置课堂作业时,张成刚会在教室里转着看。“有些人做题是装做题,有不做的我就会问为什么不做,不懂的就来说。一圈下来课堂练习肯定是做的。”张成刚说。学生数学成绩也因此稳步提高,上学期张成刚班级数学成绩年级第一,这学期重新分班后,他的班级数学成绩从年级第五提高至年级第二。

陈佳阳在教学过程中则十分注意将化学和生活结合。比如化妆品广告里常讲:一滴乳液含有十亿个水分子。“同学们就觉得好多啊,这个肯定很好的。但胶头滴管里的一滴水大约含有千亿亿个水分子。同学们又说原来就这么点水分子啊,还卖那么贵。”陈佳阳说,学习化学,更重要是学习一种逻辑思维方法。一年时间里,陈佳阳还带领教研组申报了7个省级课题。

丁志伟则被校长黄小亮比喻为一条“鲶鱼”,形容他“搅活高三年级组的一池春水”。原本在上海工作就十分拼命的丁志伟,在果洛民高似乎要更拼,每天布置作业、批改作业、课后辅导……乐此不疲。如此下来学生成绩也有明显提高。当地老师看到上海来的老师这么拼,自然也不甘落后。

“教育不仅是传授本领,更在于激发、引导和唤醒。帮助他们建立起自身造血功能,我们的目的就达到了。”黄小亮说,“因此,‘固本培基、立柱架梁’,抓基础、抓规范、谋长远,这也是我们援青团队认为要坚持做三年、一以贯之的活。”

#高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