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顶不住张良一个主意!他怎么拜在黄石公门下

2020-07-24新闻26

张良与韩信、萧何并称“汉室三杰”,他在辅佐汉高祖刘邦建立汉王朝时屡立奇功,帮助刘邦先灭暴秦,再亡西楚,其杰出的谋略在秦末汉初时期几乎达到无人能望其项背的境地。

对于张良出众的谋略,后世评价也是赞誉无数,就连我们敬爱的周总理也曾对他做出过极高的评价:“项羽打了一百个胜仗,顶不住张良一个主意!”

张良原本是战国七雄时韩国的一名高干子弟,他的祖父、父亲世袭担任韩国宰相,家族地位显赫无比。

虽说韩国地盘不大,但因与秦、赵两强国相邻,其在战国时期也始终处于热点区域,战国史上最悲状的坑杀40万降卒的长平之战,也是因韩而起。

可惜公元前230年韩国被秦所灭,张良不但失去了继承祖业的机会,反而还因为是韩国宰相世家,他只能逃离韩地躲避秦国追杀。

张良因此与战国被灭六国的所有人一样,成为了恨秦之士,终日以抗秦复国为志向,在四方游走寻找机会。

张良曾经花重金打造出重一百二十斤的大铁锤,聘请一名舍命壮汉刺杀秦始皇。

从这里能够看得出张良对秦始皇毁掉他的家园和仕途是有多么的憎恨,也体现出他在年轻时期并没有辅佐刘邦建汉时那么擅于谋略。

因为张良刺秦,迫使他流亡到了下邳,也就是今江苏徐州,而在这里他遇到了他的老师黄石老人。

根据《史记·留侯世家》记载,张良躲藏在徐州时,幸运的遇见了徐州奇士黄石老人。

这位老人也不知道看中张良哪点,经过一番试探后,慷慨收取张良为徒并赠与《太公兵法》一部。

张良获此奇书苦学数年后,成为一名心有谋略、大志在胸的谋士,靠此本领张良纵横在秦末各路起义军,成为挚手可热的智囊大咖。

对于张良的这段拜师经历,读过后感觉过于传奇。

默默无闻的张良在街头散步,能被隐士黄石老人相中并无私赠予绝学,传其衣钵,未免有点迁强,这种几率应该比中彩票还要低。

古代的隐士们都是极为高深且与众不同,要寻找关门弟子传承衣钵,输送毕生功力,哪个不是要大费周折,恨不得搅个惊天动地,誓不惊人不罢休。

他们在选择传人时,肯定都要经过多方挑选、百般考验才能够拍板定论,不然难以显示出与众不同。

哪能像黄石老人这样在大街上随便扔个鞋,轻易放两次鸽子让张良多跑两趟就轻易搞定。

史记中关张良拜师这段,应该是司马迁对张良传奇经历的一种精心演绎。

按照常理来话,当初身为逃犯的张良应该是仰慕黄石老人的大名,而专程前往徐州探寻,在经过多番努力和不懈坚持下,才能够拜入黄石老人门下,获得老人的毕生绝学,成就其传奇的谋臣事业。

而司马迁把张良的这段际遇写得带有玄幻色彩,主要是和他的少年经历有关。

司马迁在少年游历各地时,曾专程到汨罗凭吊过屈原,到吴地探访过春申君黄歇的宫室,表现出司马迁对文臣名相的高度敬仰。

加上楚汉相争发生的时间离司马迁生活的年代接近,所以他特别喜欢秦汉时期的精彩典故,对秦末汉初的楚汉传奇人物更是如痴如醉。

所以张良身为楚汉相争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名士,司马迁必定要用心对其打造一番。

正好张良身形如妇人般瘦小,符合仙风道骨的形象,于是司马迁不遗余力将张良打造成诸多文臣名相中最有仙气的一位。太史公曰:“余以为其人计魁梧奇伟,至见其图,状貌如妇人好女。”——《史记.留候世家》

司马迁在写张良辞官归隐时的语句,将这种意愿表现更加直接:“愿弃人间事,欲从赤松子游耳。”——《史记.留候世家》

赤松子是传说中的仙人,而用跟随传说中仙人的托词来忽悠精明的刘邦,张良显然不会这么干,所以必定是司马迁刻意为之。

而司马迁在描述张良归隐后的生活状况,用词更是明显表达出其欲将张良仙化的意愿。

乃学辟谷,道引轻身。

——《史记.留候世家》

意思是张良归隐后不吃五谷,修练飞身之道。

#楚汉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