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曼卿墓表的人物介绍 石曼卿(992—1040),北宋文学家,名延年,字曼卿,一字安仁,别号葆老子。祖居幽州(今北京一带),晋代以幽州遗契丹,其祖举族南走,后家迁居宋城(今商丘市睢阳区)南(今鹿邑境)。石曼卿死后,葬于太清先茔(太清宫西隐山脚下)。石曼卿尤工诗,善书法,著有《石曼卿诗集》行世。石曼卿累举进士不中,宋真宗时录为三举进士,以为三班奉职,石曼卿耻不就。张知白素奇之,谓曰:“母老乃择禄耶?不得已就命。宋仁宗时,任山东省金乡县知县。因政绩卓著,升永静军,为大理评事、馆阁校勘,历光禄、大理寺丞。欧阳修(1007-1073),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汉族,吉安永丰(今属江西)人,自称庐陵(今永丰县沙溪人)。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北宋卓越的文学家、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讷河是个什么样的城市? 讷河市,隶属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位于黑龙江省西北部,松嫩平原北端,大小兴安岭南缘,嫩江中游东岸。辖区南北长100余公里,东西宽80余公里,总面积6674.3平方公里。[1]截至2017年,讷河市辖2个街道、11个镇、4个乡;另辖6个林场、1个苗圃、1个农场、1个奶牛场、3个种畜场、4个良种场等16个乡级单位。[2]市政府驻通江街道。2016年,讷河市全市总人口698828人。[3]讷河市因讷漠尔河横贯境内而得名,1913年置县,1946年原中共嫩江省委省政府曾移驻讷河,1992年撤县设市。讷河市是清朝皇后婉容祖居地、[4]中国马铃薯之乡、[5]中国甜菜之乡[6]和优质大豆主产地。[4]讷河市处于中高纬度,跨越温和、温凉、冷凉3个气温带,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适宜多种农作物生长。属于喜冷作物区,适种一年一熟作物。[7]素有“黑土明珠”、“北国粮仓”之美誉。[8]讷河市境内有京加铁路、G111国道纵贯全境,讷五、讷克、讷尼等公路建成通车,是齐齐哈尔市以北地区重要的物流中心。[4]2016年,讷河市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9.365亿元。[3]中文名称讷河市行政区类别县级市所属地区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下辖地区辖2个街道、15个乡镇,16个场(苗圃)政府驻地通江街道历史沿革清朝康熙。
艾氏家族家谱怎么排
陈策将军祖居的陈策简介 原名明唐,字筹硕,文昌市会文镇沙港村人,1893年出生,少年在乡读书,小学毕业后赴穗求学,早年加入同盟会,参加辛亥革命,1911年肄业于广东海军学校,与海校同志学密谋讨伐袁世凯,失败后赴香港,1917年在粤参加护法。1919年,代表海校同学赴漳州说援闽粤军总司令陈炯明顺师讨逆。后奉派返粤收拾国民党江防海军,1920年任国府广东航政局长、国民党广东海防司令。陈炯明判变,迎护孙中山登上永丰舰,击通敌舰,迎扩孙中山安全中粤。1923年任国民党江防舰队司令,后任国民党海军顾问,1927年任国民海军第四舰队司令,海军第一舰队总司令及海军学校校长,曾奉派欧洲考察海军,回国后,右任国民党少军军令处处长、虎门要塞司令、海军部次长等职,积官升海军中瘵,日寇入侵时,曾以改良好之沙角炮台巨炮,重创敌舰。1938年春,兼任国民党驻港军事代表,旋以中国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兼港澳部支部季员的身份,在香港一展海外抗日工作。曾参加领导保卫香港之战。1941年日军占领香港,陈策乘鱼雷快艇冲出日军炮火。中弹受伤,仍跳水突围,由于协助友军抗日有功,英廷赐予爵士衔,赠以荣誉勋章。抗战胜利后,以国民党广州军事行派员、广州市长、盟军联络员、中国国民党广州。
张氏祖先是谁 黄帝张,是一个十分荣耀的大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人材辈出。姓张的人要bai是数起“家珍”来,恐怕很少有人能比得过他们。《姓纂》上面说:“黄帝第五子青阳生挥,为弓正,观观弧星,始制弓矢,du主祀张星,因姓张氏。《姓氏考略》上zhi又说:“挥造弧矢,受封于张,后为弓氏、张氏、望出太原。《风俗通dao》上则指出:“张、王、李、赵、黄帝赐姓。由以上三段记载看来,张姓的祖先,可以直接专追溯到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共同始祖黄帝,是黄帝的直系后裔,而不必像许多别的姓氏一样,须得费点力气才能拐弯属抹角地找到自己是黄炎子孙的证明。光是这一点,张姓的人就要比别人幸运而神气得多了。
吴适的人生历程 组建“光复会”吴适青年时富民族思想,痛恨清朝腐败,淡泊功名。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经其侄济金引荐,加入透堡“广福会”秘密团体,后被推为“大哥”(会长),定期聚会,习文练武,商谈国是,会员很快从50余人发展到300多人。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吴适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明确以推翻封建王朝为革命宗旨,把“广福会”改称“光复会”,成为同盟会所属的一个革命团体,并在县城、马鼻、长龙、丹阳等地设活动据点,创立学生自治会等外围组织。吴适常到福州与林文、林觉民、刘元栋等联络,共图革命,挽救中国。辛亥陷狱宣统三年(1911年)三月,林觉民由日本东京返榕传达同盟会在广州起义的决定,林文写信告知吴适,并派刘元栋来连联络。吴适迅速组织26位革命党人,于三月二十五日(阳历4月23日)从马尾乘船转香港抵广州参加起义。三月二十九日,吴适等26人编入黄兴率领的第一路“选锋队”,下午五时半投入主攻两广督署的战斗,后转攻军械局,与李准卫队遭遇激战,因寡不敌众,起义失利。连江志士相继牺牲9人(后安葬于黄花岗)。吴适与黄顺基等先潜存理发店,第三天沿路沟匍匐至城外时不幸被捕。吴身陷囹圄,视死如归,理直气壮地自认革命党,并挥毫直陈政见,措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