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考完了就来回答 索绪尔的符号学和罗兰巴特的视觉符号有什么区别?在这个世间任何地方 触而生情 于是付诸歌咏 发现 等你来答 。请发送邮件到 jobs@zhihu.com
李幼蒸的译著 胡塞尔:《纯粹现象学通论》,北京商务,1992;台北桂冠,1994;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保罗·利科:《哲学主要趋向》,北京商务,1988,2004罗蒂:《哲学和自然之镜》,北京三联,1987;台北桂冠,1990;北京商务,2004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写作的零度:结构主义文学理论文选》,北京三联,1988;台北时报,1991罗兰·巴特:《符号学原理》,北京人大,2008;罗兰·巴特:《符号学历险》,北京人大,2008;麦茨等:《结构主义和符号学:电影理论文选》,北京三联,1987;(扩大版)2002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北京商务,1987;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6布洛克曼:《结构主义》,北京商务,1980;(扩大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2004鲁多夫.贝尔柰特等:《胡塞尔思想概论》,北京人大,2011;
罗兰巴特怎么样 汪民安在《谁是罗兰61巴特》中这样描述了罗兰61巴特身体旅行的终结:“1980年2月25日,巴特和几位政治家在穿过法兰西学院门口的学院路时,被一辆洗衣店的小卡车撞倒。巴特被送进医院。不久,病情即有所好转,且能接待来访者,但在3月26日,巴特却逝世了。这使得他的死变得扑朔迷离,人们无法弄清他的死因,因为车祸似乎并没有致巴特于死地。自从读到这本文笔优美的思想传记,我就一直津津乐道于这段描写。老实说,对这个死亡过程的欣赏,甚至已经超越了我对巴特著作的阅读所能感受到的“文本的快感”。的确,还有什么比这样的死更具转折性、更富有戏剧性、更像是一件出人意料的艺术品呢?这个颇有点神秘色彩的生命句号,完全契合了巴特与生俱来的形式主义气质—一种对不确定性的追求和对任何可确定性的排斥与逃避,萦绕了他的一生,直到生命的终结。这一切距离1978年他以文学符号学教授的身份进入法兰西学院,从而登上其一生学术事业的辉煌顶峰,仅仅两年的时间。巴特对这段时间跨度一定很满意,因为这段不长不短的时间,已经足够他完成作为学院教授的光荣使命,同时也成全了他变动不居的秉性,以一种溘然谢幕的方式完成了一次坚定的不停留。这种“闪烁其词”的生存和写作方式。
罗兰巴特的神话和列维·施特劳斯的神话各有什么含义,区别在哪里? 符号学抽象程度太高了,翻来覆去看概念,还是不能懂。列维神话概念:“…他认为所有的神话在社会内部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