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有哪些不错的行书作品?赵孟頫行书的特点是结字俊美灵秀,充满温润娴雅的晋代书风,浅近易学,运笔周正,适合练习行书爱好者临习。赵孟頫存世的经典很多:-赵孟頫,。
赵孟頫的妙严寺是什么时候的作品?背景是什么? 2113 一、回答:1、创作时间:此作未署书写年5261月,但据4102赵孟頫所署的职衔-中顺大夫扬州路1653泰州尹兼劝农事,可推测此卷当书于至大二年(一三○九)七月以后,或次年九月以前。2、时间依据:据杨载《赵文敏公行状》记:“至大已酉(二年)七月,升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劲农事。未上。仁宗皇帝在东宫,遣使者召。可知这个职衔虽被任命,却未上任,此时正在湖州家中,至次年九月,他才应召赴大都(今北京)。因知此卷是他五十六或五十七岁时的作品,正是他中期稍晚时的作品。3、创作背景:至大二年(1309年),赵孟頫在杭州十年官江浙儒学提举任期已满,改任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尚未赴任,闲居所作。二、扩展知识:1、原文欣赏:湖州妙严寺记前朝奉大夫大理少卿牟巘撰中顺大夫扬州路泰州尹兼劝农事赵孟頫书并篆额。妙严寺本名东际,距吴兴郡城七十里,而近曰徐林。东接乌戌,南对涵山,西傍洪泽,北临洪城,映带清流而离绝嚣尘,诚一方胜境也。先是,宋嘉熙(南宋理宗赵昀年号,公元1237-1240年)间,是庵信上人于焉创始,结茅为庐舍,板行华严、法华、宗镜诸大部经。适双径佛智偃溪,闻禅师飞锡至止,遂以妙严易东际之名,深有旨哉。其徒。
学习书法时,笔法和结字应侧重谁?学习书法时,笔法和结字应侧重谁?对于这个问题,各家有各家的观点,远有赵孟頫“用笔为上”之说,近有启功结字比笔法重要的论述:-笔法,。
即心是佛,佛因心得 世关赵孟頫人格多有所议,以至于涉及其书格、画格。史书上留下诸多争议,“薄其人遂薄其书”。松雪道人于道家文化多有参学,岂是后学可以揣测?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
赵孟頫书法故事 看多了元代书法家赵孟頫的介绍,差不多千篇一律的说他为湖州(今浙江吴兴)人,精音乐,冠文章,熟诗歌,开画风,工书法,嗜篆刻,通佛志,可谓集艺术、学术才华于一身,为宋太祖子秦王德芳后裔。对此我是不怀疑的,同样还不怀疑他自幼聪敏,读书过目成诵,为文操笔立就。南宋小朝廷风雨飘摇了一个半世纪,偏安于江南一隅,终于不能支持,倾大厦于元人铁骑之下,他这个宋室亲贵,奉了元世祖的诏命,从闲居的故乡登舟北上,入京为官,却也一路风顺水顺,拜官至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生前即已享尽尊荣,死后又封魏国公,谥文敏。这可太有趣了,一个前朝宋室中人,怎么就能保住项上人头,而且还又混得这么体面,让我在时过700年后的今天,都甚觉匪夷所思,难解内情。这是否可说得益于他的艺术修养?我在想,大概不好这么下结论,但也绝对是有关系的。这里先按下其他艺术门类不表,只说他的书法成就,便代有推崇者。譬如元虞集在《道园学古录》中明确指出,松雪(赵孟頫号)“楷法深得《洛神赋》而揽其标;行书诣《圣教序》而入其室;至于草书,饱《十七帖》而变其形。虞集的总结是有道理的,有元一代,赵孟頫独树一帜,是可以称之为书法家的,创立的遒劲姿媚的书法风气,。
成亲王书的竹枝词是哪些? 成?親?王?书《竹?枝?词》成亲王,即永瑆。清高宗(弘历)乾隆第十一子,乾隆十七年(1752)生,卒于道光三年(1823),号少庵,一号镜泉,别号诒晋斋主人。精於。
书法如何自学? 本人学习书法一直自学,之前一直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去年起决定把字写好,每天三小时起的训练量,但还是比…
书圣后人之中出家为僧的书法家是谁? 智永(约510?608年),俗姓王,名法极,字智永,王羲之的七代孙。传说智永曾经居住在永欣寺专心临书30年,写真草千文800多本,写坏的笔头堆成了“笔冢”。前往寺庙请求。
五百罗汉的表情都不同,代表人的前世吗? 不是,五百罗汉都显现出不同的样子表示每个人都有机会成就。因为众生是形形色色的,况且每个罗汉成就的世间方法不一样,也象征着,佛教八万四千法门的殊胜和方便。
襄阳万山的文化名山 万山文化底蕴丰厚,古迹众多,俯拾即是,令人景仰,在这里既可享受万山绚丽灿烂的文化积淀,又可领略万山诸多风景名胜各具风姿的自然景观。节日承载的是深厚的文化和民风民俗,它包两层含义,一是指纪念日,如“五一”国际劳动节等;二是指导传统的庆祝或祭祀的日子,如中秋节、清明节等。而在古襄阳万山则曾产生过一个全民参与的盛大的纪念日(类似于现在的“三八”妇女节),史料载这是郑交甫偶遇汉江女神并与之传情的纪念日。据宋代庄季裕《鸡肋篇》载:“襄阳正月二十一日谓之穿天节,云交甫解佩之日。郡中移会汉水之滨,倾城自万山泛舟而下,妇女于滩中求小白石有孙可穿者,以色丝贯之,悬插于首,以为得子之祥。这段记载不仅介绍了节日的由来,具体是何日,还记载了当时人们欢度节日的盛况,特别是妇女们在这一天,自寻汉江滩有孔小白石,以彩线穿珠悬插于头上,希冀多子多福的扑素而美好的愿望,从中我们可以窥测当年万山花枝招展,美妇如云,万山以下江面舟帆竟发,欢歌荡漾的节日景象。此节日渊源于延娟、延娱二神女“夹拥王身(周昭王),同溺于水”之后,襄阳百姓对二女深表同情,“视若殒生”,“汉江之人,立祀于江湄”,“暮春上已之日,禊集祀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