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清涧道情的主要价值 陕北道情 清涧县

2021-03-21知识11

清涧道情的起源、形式、特点? 常听人说陕北民歌中有一种叫道情的唱法,听起来不同凡响,以前曾听说书艺人唱过,最多的莫过于那首耳熟能详的《翻身道情》:“太阳一出来哎咳咳海呀,嗨呀、嗨呀、嗨呀,嗨。

陕北道情的介绍 陕北道情作为陕西陕北地区汉族戏曲剧种之一,原名“清涧道情”,后因“陇东道情”和山西“神池道情”流入陕北,形成了“三边道情”和“神府道情”,故统称为“陕北道情”。流行于清涧、子长、志丹、吴起、绥德、榆林、子州、定边、靖边、神木、府谷等地。12008年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清涧道情的基本特征 清涧道情,从可考资料看,其曲调产生于唐朝,道情戏始于明清时期。经过一千多年的演绎发展,至今已形成了以下一些基本特征:1、主体韵味的原始性:道情曲调由古代道士传经布道吟唱而形成,所以其主体风格是柔和婉约、平静典雅的一种超凡脱俗的气韵,体现了道家清静无为的出世思想。虽经历代传唱,这一主体风格始终保持不变。2、唱腔细节的随创性:由于传唱历史悠久,传承体系在民间,传唱群体松散无序,所以道情唱腔在传唱过程中,在一些细枝末节有着较为宽松的随创性。3、音乐元素的包容性:清涧道情在传承中,从演唱形式到演奏器具,以至演唱风味,不可避免地受到秦腔、晋剧及陕北民歌的影响和渗入,体现了非主体音乐元素的包容性。4、情感表达的多样性:清涧这一地域,山大沟深,自然条件恶劣,人们的生存状态艰辛,所以道情腔调里,既有一些悲情哀怨与无可奈何的愁愫,如《苦腔》、《泪板》等,如泣如诉,也有少许不满现实、与命运抗争的尖锐呐喊;同时还有表达喜庆欢快的旋律和节奏。5、表现形式的灵活性:道情演唱既可在盛大节庆场面上,文武场排开、一板一眼的规模演唱,也可众人席地而座,三弦一引,轮流演唱,如“闹窝铺”,还可以一个人在田间地头荒腔野。

清涧道情的主要价值 陕北道情 清涧县

清涧道情的发展概貌 五四运动以来,清涧道情经历了两大历史时期:1919年5月至1942年5月,旧戏统治着道情舞台,革命的专业文艺工作者同民间道情艺人极少往来,暂称为旧道情时期;1942年5月至1990年,道情艺术经历了历史性变革,蓬勃发展,可称之新道情时期。1942年5月至1949年9月,为新道情开创阶段。由于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的指引,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为群众服务,边区文艺事业开了新生面。1943~1944年之交,鲁艺秧歌队在米脂用道情曲调编演了反映减租斗争的秧歌剧《减租会》,很受群众喜爱,其中一段独唱被称之《翻身道情》(贺敬之词,刘炽曲)流传至今。鲁艺创演的大型秧歌剧《惯匪周子山》,剧中运用道情调8次,在延安演出后,广为传唱。不久,文艺界、理论界知名人士艾青、艾思奇和周扬等先后在讲话或文章中论及道情。在延安新秧歌运动推动下,农村群众性秧歌和道情活动方兴未艾。1944年春节,清涧18班秧歌于县城会演,乐堂堡秧歌队演出《做军鞋》等4个道情戏,受到嘉奖。10月,安波在《解放日报》著文,介绍子洲驼耳巷区的道情活动。1949年建国前夕,在布达佩斯举行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中国代表团李波演唱的《翻身道情》、《兄妹开荒》和郭兰英演唱的《妇女自由歌》。

清涧道情的主要价值 清涧道情传承历史悠久,根植于民间,内涵丰富,表现力强,是陕北地区优秀的民间音乐文化。发掘、抢救、保护清涧道情,其价值主要有三点:1、学术价值:清涧道情既不属于我国目前已成形的某一剧种的派生产物,也不属于民歌或民间小调,其丰富的内容和一脉相承的口头传唱渊源,以及原汁原味的原生态性,在中国民间音乐史上,是十分独特的,也是非常稀有的,保护和研发清涧道情,对于丰富和完善中国民间音乐,有着十分重要的学术意义。2、戏剧价值:清涧道情从最初的坐班清唱,到打击乐的不断丰富,到特殊器乐的配入,再到篝火式的民间舞蹈的渐入,到后来的舞台表演规模的成型,将来有望被确定为一种独立的剧种,有着相当大的发展空间,保护和研发清涧道情,对于拓展中国戏剧种类,完善和振兴戏剧市场有着无可替代的推动作用。3、实用价值:发掘、抢救、保护清涧道情,对于推动陕北地区、乃至全国的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广大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不断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清涧县双庙道情剧团#清涧县道情视频#陕北清涧县道情小戏#清涧县老道口道情#陕北清涧县道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