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外译书 都是翻自《水浒传》~在1776年期间,就有一位日本山村教师花了9年的时间,用钢笔抄写完了《水浒全传》这本书。在西欧国家,最早翻译中国这部名著的是法国汉学家巴赞。他用的题目为《水浒传摘译》,当时发表在巴黎1850年第57期《亚洲杂志》上。1883年,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著名翻译家安德拉斯。在这本书中,安德拉斯截取了《水浒》中关于鲁智深的故事来编译成书,并标明《佛牙记》是“水浒的故事”。1927年,德国柏林出版了西方最早的70回全书译本,名叫《强盗与士兵》,译者是爱因斯坦(不是科学家爱因斯坦)。在这个译本里,主人公被换上了武松。但是这个武松,与我们中国人民所认识的武松却大不相同。因为译者完全不懂中文。为了好翻译好《水浒传》这本书,他花巨款请了一位中国留学生,给他讲故事,接连讲了三个月。而这些故事又是上百段的零碎故事,爱因斯坦便以为原书没有统一的结构,于是就大胆地进行了“创作”。他把别人的一些言行,都放在武松身上。结果书中的武松,便变成了一个莫名其妙的人物。例如,他把李逵的言行放在武松身上,于是戴宗施法捉弄的不是李逵而是武松!甚至还写到武松朗诵白居易的诗句呢。如果你有幸读到这本书的话,就会笑掉你的大牙。。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出自哪本书? “四海之内皆兄弟”这句话出自:《论 语?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 独亡。子夏曰:‘商闻之矣:死生有命,富贵 在天。君子敬而无失,与人恭而有礼,四海 之。
《水浒传》这本书名字的由来是什么? 要说《水浒传》名字的来历,先要说说《水浒传》的作者到底是谁。这个事儿其实是一笔糊涂账。比如1975年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百二十回本的《水浒全传》,署名就写着“施耐庵、罗贯中著”。而1980年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七十回本《水浒》,署名则写着“施耐庵著”。这种署名的不一致,只是《水浒传》作者糊涂账的冰山一角。比如有人认为作者是施耐庵,有人认为作者是罗贯中,还有人认为是施耐庵、罗贯中合著。认为是合著的又有不同观点,有人认为施耐庵作罗贯中续写,有人认为是施耐庵作罗贯中编,有人认为是施耐庵作罗贯中改,有人认为是罗贯中作施耐庵改。简直都可以做排列组合题了。一般认为,《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成书的作品。而施耐庵、罗贯中,到底是什么样的人,甚至是不是实有其人,或者只是个虚构的化名,都说不清楚。对了,要是你读到这里还心里打鼓,那就跟你明确一下吧,《三国演义》的作者署名就是罗贯中。四大名著的出现,远的距今六七百年,近的不过两百多年,为什么连作者是什么人都不能确定?这是因为在中国的传统观念里,诗文才是文学正宗、大道,小说是登不上大雅之堂的。所以,小说作者大多数是游戏、消遣之作,自己羞于提及,读者也不太在意。此外,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