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毛宗岗修改 帮忙找些罗贯中的资料

2021-03-20知识1

帮忙找些罗贯中的资料 罗贯中(约1310—1385),名本,一说名贯,号湖海散人,明代著名的通俗小说家,具体生卒年月不详。他是太原人,与世寡合,和《录鬼簿续编》作者贾仲名是忘年之交。据传说,罗贯中曾充当过元末农民起义军领袖张士诚的幕客。相传施耐庵是他的学生,和他曾一起从事创作。他创作戏剧三种:《赵太祖龙虎风云会》《三平章哭死蜚虎子》《忠正孝子连环谏》,曲词极为清新。又作有通俗小说五种:《三国志通俗演义》《隋唐志传》《残唐五代史演义》《三遂平妖传》《粉妆楼》。其中《三国志通俗演义》成就最高。他是一位杰出的通俗小说家,他的创作在普及历史知识等方面起了重大的作用。罗贯中对魏、蜀、吴三国自有一套顺逆是非的看法。他认为刘备的蜀国应该是合法继承汉朝的,是正统的;而魏、吴两国不过是僭位和篡窃。基于这种认识,他在人物塑造、故事演述和材料取舍方面就自有一套体例。例如对于曹操,要突出他的奸诈虚伪和用心险恶,同时又不抹杀他的机智和用兵的本领;对于刘备,便处处强调他是汉室宗亲,继承汉室有合法地位,强调他的忠厚爱民,待人厚道义气,等等。对于魏、蜀、吴的将领,主要是突出诸葛孔明的智慧,关、张等五虎将的英勇;周瑜的气量狭隘,妒才忌能;。

罗贯中的性格 罗贯中生2113于元末明初的封5261建王朝时代。作为与“4102倡优”1653、“妓艺”为伍的戏曲版平话作家,当权时被视为勾栏瓦舍的下九流,正史不可能为他写经作传。惟一可看到的是一位明代无名氏编著的一本小册子《录鬼簿续编》,上写:“罗贯中,太原人,号湖海散人。与人寡合,乐府隐语,极为清新。与余为忘年交,遭时多故,天各一方。至正甲辰复会,别来又六十余年,竟不知其所终。但从罗贯中的传世之作《三国演义》中,体现出罗贯中的博大精深之才,经天纬地之气。他精通军事学、心理学、智谋学、公关学、人才学…如果没有超人的智慧,丰富的实践,执著的追求,何以能成为这般全才?他主张国家统一,热爱中华民族,弘扬民族传统美德,痛恨奸诈邪恶。在《残唐五代史演义》中,我们看到了罗贯中依恋故土、缅怀英雄、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操。

关于《三国演义》的疑惑问题 历史上的很多著作都是如此吧。比如红楼梦,我们一般只说标是曹雪芹著,虽然我们都知道流传最广的版本是程伟元和高鄂合改的版本。而且,学术界还会说程甲、程乙本,以程为主,而民间多单传是高改,认为是高鄂狗尾续貂。水浒传、三国演义、西游记等四大名著及其他作品都不同程度的受到该情况的影响,作者情况一直不够明析。当然,这与中国古代的传统有关,当时人读书是为了作官,不是,或不只是为了写写诗词歌赋,写了也不能增加其声名或在政治前途上的权重,所以古人一直认为写小说是雕虫小技,不值一提。既然不值一提,也就对署名权没有那么看重,写着玩而已,写的人本身不重视,流传过程中,自然就可以随便的改改编编,都是无伤大雅的了。其实有个例子也很明显啊,就是《西厢记》,一般人,包括语文课本中都会说作者是王实甫,其实远非如此啊,其最早版本见与唐传奇元稹之《莺莺传》,结果是张生对崔莺莺始乱终弃的结局;后来元董解元改为《西厢记诸宫调》到王实甫,复改为现在西厢记大团圆的结局。而后来的金圣叹对这个结局不满意,将本子改在离别后即止,留下无限未知。从结果来看可能是悲的,从美感来看,可能艺术感染力更强。所以我觉得楼主没有必要对这个问题。

毛宗岗修改 帮忙找些罗贯中的资料

《三国演义》作者简介、作品概述、作品主题、主要人物、主要情节、主要人物形象及分析? 《三国演义》,全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作者罗贯中。英文名:The

#毛宗岗修改#毛宗岗字号#毛宗岗父子最后结局#毛宗岗评三国演义#毛宗岗的读音全文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