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关键风险指标管理体系

2020-07-17知识6

关键任务指标如何与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有效结合 安全为基础,质量为保证,效益为中心。什么是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两个体系建设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是2113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5261基础”。根据安4102全风险分级管控体系1653的要求,企业组织实施风险点识别、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典型措施制定和风险分级,确定风险点、危险源为隐患排查的对象,即“排查点”。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体系作为安全系统管理的两个核心环节,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其核心理念也是运用PDCA模式与过程方法,系统的进行风险点识别、风险评估与管控措施的确定,并对各个过程制定规则、原则,进行过程控制并做到持续改进。扩展资料: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是指按照风险不同级别、所需管控资源、管控能力、管控措施复杂及难易程度等因素而确定不同管控层级的风险管控方式。风险分级管控的基本原则是:风险越大,管控级别越高;上级负责管控的风险,下级必须负责管控,并逐级落实具体措施。蓝色风险:可包括5级风险和4级风险。5级风险:稍有危险,需要注意或可忽略的、可接受的。对于该级别的风险,员工应引起注意;公司的基层工段、班组负责控制管理,可根据是否在生产场所或实际需要来确定是否制定控制措施及保存记录。4级风险:轻度危险,可以接受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的关系 关系如下: 1、都是安全系统管理的核心环节。风险分级管控体系与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在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均有明确要求,并作为其基础关键环节存在。安全管理体系是什么? 新版质量管理体系哪些条款体现了风险的思维?具体条款是什么? 仅供参考:SO/DIS 9001:2015中的风险在ISO9001:2015标准DIS稿中有很多基于风险思考的内容,这些内容将影响组织为符合修订后的标准而进行的工作。以下是节选并归纳本标准草案中涉及风险的有关内容。定义:ISO9001:2015标准DIS稿所指的风险是“对预期结果的不确定的影响”。DIS稿未提出对预防措施的要求。过程方法:DIS稿4.4条款讨论的要素之一是过程方法,要求组织“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以及这些过程在组织中的应用。这包括识别:输入、输出和资源;顺序和相互作用;有效的运行;责任和改进机会;风险以及应对风险的机会和措施。关注顾客:5.1.2条款指出最高管理层必须“证明其在关注顾客方面的领导力和承诺,确保实施了相关工作…识别和处理可能对产品、服务和增强顾客满意度的能力方面的风险和机会”。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6.1.1和6.1.2条款指出组织必须识别那些必须应对的“风险和机会”,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能够实现预期结果,预防或减少非预期后果,实现持续改进。应对风险和机会的措施必须与产品、服务、顾客满意方面的潜在影响相适应。另外,组织在进行改变的时候宜“有计划并系统地实施”,识别风险和机会,并注意核查变化的潜在后果。应对如何利用风险管理方法提高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管理体系的各个过程在组织实现其目标方面的风险水平并非是一致的,风险管理就是要找出真正影响目标实现关键过程、活动,采取有关键风险指标的关键风险指标在寿险公司的应用[1] 在操作风险管理中,管理部门希望将抽象、复杂的操作风险转变为直观、简单的数字,对操作风险进行量化。通过量化的手段和方法,可以直观的反映操作风险现状,便于观察操作风险变动情况。关键风险指标就是一种操作风险定量分析方法。关键操作风险监测指标的建立基础是假设操作风险大小与某些数量指标具有内在的紧密联系,通过这些数量指标的变化可以反映出某些操作风险水平的变化,指标依附于某—产品线或实体中已识别的操作风险,具有可计量性和一定的预警功能,并能通过定义触发水平,来引起管理层对指标参数值超过安全区间的操作风险的重视。也就是说指标具有风险敏感性,能深入洞察风险组合的变动情况。KRI是实现对操作风险识别、评估、监测十分有用的工具,保险公司内部一般由专门指定人员或风险管理者定义指标项目及其执行的程序。在选择指标和构建整体指标体系时主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重要性原则。指标的选择要覆盖当前整体范围内的操作风险重点环节,可能不是面面俱到,但必须抓住操作风险易发的区域或者风险严重的区域开放性原则。KRI体系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架构,随着保险公司业务的发展和风险偏好的转移,指标的选择也应不断地做出相应的调整和完善事前预警和事风险评估时指标体系怎么建立 一、指导思想:以《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作为评价指标体系设计的基础,保证评价体系与建设体系高度一致,促进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标准的推广和应用。为保证评价体系科学性和统一性,我们对体系架构、评价指标和评价标准做了明确具体规定,同时考虑标准覆盖企业的复杂性,无法用统一的形式去要求不同规模和性质的企业,我们对评价标准的具体赋值、评价方式的具体形式只进行方向性的规定,比如风险识别结果的准确性,我们给了1-6分的取值空间,但没有更详细的评分依据,我们的想法是将这一步的工作留给具体企业,更有合理性。二、评价框架:根据《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指南》规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涉及内容的目标性,评价体系框架有4个部分组成:基础设施、体系运行、管理绩效、提升创新,其中提升创新是附加分,其分值分别是30分、50分、20分、10分,突出体系运行的主体地位。三、评价指标:评价体系一共设置了管理方针、机构与职能、制度流程等18项评价指标,同时编制了是否有独立的法律事务机构等40个具体评价标准,基本包括了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体系基础要素。四、使用建议:先选取目标企业进行评价体系科学性和实用性的测评,在此基础制定更为详细的评价细则。如何推进安全生产风险管理的建设 安全生产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预防事故,实现安全生产,必须建立安全生产管理的长效机制,这是防患于未然,保障员工生命安全及身体健康,保障企业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根本措施,是公司发展的生命线。电网企业安全生产过程中还存在不少安全问题。风险意识、责任意识和安全基础工作还需要强化,管理还比较粗放,系统性管理不够、标准不高、要求不严、管理不到位的问题仍然存在,安全生产形势时有反复。解决好这些问题,是把企业做强做优、实现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一、影响安全生产的因素影响安全生产的较多因素,都是酿成事故的直接原因,个人认为主要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具体反映为:一是生产条件的客观因素,包括电网结构、设备水平、仪器仪表、个人防护用品、生产环境、缺陷或隐患的隐蔽性等;二是管理因素,包括安全生产的标准、规程、流程、制度等;三是工作环境的影响,包括气候条件、外部环境、工作现场照明、有毒有害物等;四是员工素质,包括员工技能、安全意识、员工情绪与性格等。这些因素在特定的时间和空间内相遇,就会导致事故的发生。二、安全生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立。南网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安全生产管理的探索与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有哪些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的关键要素包括: 1、统一食品安全的概念 统一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表明,从农田到餐桌食品链上多个机构有效合作的愿望和决心是正确的,典型的统一食品安全

#风险管控#食品安全#管控模式#安全生产标准化#关键风险指标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