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小虽非投笔史,论功还欲请长缨。出自哪首诗? 出自 唐 祖咏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啥意思 望蓟门(祖咏·七言)燕台一去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注释】一去:一作“一望”。三边:汉幽、并、凉三州,其地皆在边疆,后即泛指边地。危旌:高扬的旗帜。投笔吏:汉班超家贫,常为官府抄书以谋生,曾投笔叹曰:“大丈夫当立功异域以取封侯,安能久事笔砚间。后终以功封定远侯。论功:指论功行封。请长缨:汉终军曾自向汉武帝请求,“愿受长缨,心羁南越王而致之阙下。后被南越相所杀,年仅二十余。缨:绳。【韵译】一到燕台眺望,我就暗暗吃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江山积雪万里,笼罩冷冽寒光;边塞╄光映照,飘动高高旗旌。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评析】诗是吊古感今的。开首两句说北望蓟门,触目惊心。起句突兀,暗用典故,说燕自郭隗、乐毅等士去后,即被秦所灭,故客心暗惊。又汉高祖曾身击臧荼,故曰“汉将营”。因而清人方东树说:“岂是时范阳已有萌芽耶?(《昭昧詹言》卷十六)怀疑这是对安禄山的叛乱有所预感。颔联、颈联写景雄丽。全诗扣。
少小虽非投笔吏 论功还欲请长缨 啥意思 意思: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出处:唐代诗人祖咏的《望蓟门》。原文: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 此句诗出自祖咏诗《望蓟门》,意思是:少年时虽不象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诗句从军事上落笔,着力勾画山川形胜,意象雄伟阔大.为尾联抒发从戎之志做好铺垫,使人读了慷慨非常.
少小虽非投笔史,论功还欲请长缨。出自哪首诗?出自【望蓟门】祖咏,唐代 燕台一望客心惊,箫鼓喧喧汉将营。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连胡月,海畔云山拥蓟。
论功还欲请长缨 道罪却只需点墨
论功还欲请长缨猜三个数字 答案是:387长缨[cháng yīng]生词本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cháng yīng]长的绳索。汉朝有一个叫终军的年轻人申请从军,要求发给长缨,表示一定要把敌人活捉回来。后来诗文中把长缨作为杀敌制胜的武器的象征。
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这句诗用了什么艺术方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 这句诗用了用典的艺术方法,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出自《望蓟门》,是唐代诗人祖咏的作品。此诗写诗人到边地见到壮丽景色,抒发立功报国的壮志。全诗意境辽阔雄壮,充满阳刚之美,带有浓郁的盛唐时期的慷慨之气,写景状物中又寄寓着诗人热爱祖国山河的豪情和投身疆场为国立功的壮志,是一篇催人奋进的爱国主义乐章。全诗如下:燕台一望客心惊,笳鼓喧喧汉将营。(笳鼓 一作:箫鼓)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沙场烽火侵胡月,海畔云山拥蓟城。少小虽非投笔吏,论功还欲请长缨。译文如下:登上燕台眺望不禁感到震惊,笳鼓喧闹之地原是汉将兵营。万里积雪笼罩着冷冽的寒光,边塞的曙光映照着旌旗飘动。战场烽火连天遮掩边塞明月,南渤海北云山拱卫着蓟门城。少年时虽不像班超投笔从戎,论功名我想学终军自愿请缨。注释如下:蓟门:在今北京西南,唐时属范阳道所辖,是唐朝屯驻重兵之地。燕台:原为战国时燕昭王所筑的黄金台,这里代称燕地,用以泛指平卢、范阳这一带。扩展资料:诗人又向周围望:“海畔云山拥蓟城”,又是那么稳如磐石。蓟门的南侧是渤海,北翼是燕山山脉,带山襟海,就像天生是来拱卫大唐的边疆重镇的。这。
祖咏写的望蓟门论功还欲请长缨中的还读什么音 hu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