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赵括母亲和蔺相如都坚决反对赵括,为何赵孝成王还重用赵括

2020-07-24新闻2

公元前262年,秦国进攻韩国。秦国把韩国的上党郡和韩国本土联系切断。此时韩国韩桓惠王十分惊恐,派阳城君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不过韩国上党郡的郡守冯亭不愿降秦,同上党郡的百姓谋划利用赵国力量抗秦,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这直接导致长平之战的爆发。

对于冯亭把上党郡献给赵国,赵国国内是有两种声音。第一种是反对,这些人认为如果接受上党郡的话,秦国就会攻打赵国,韩国这样做是嫁祸于人。而且赵国此时还没有做好和秦国全面开战的准备。第二种是赞同。这些人认为上党郡非常重要,而且白白获得这么多土地,为何不要。结果赵孝成王接受了上党郡,之后秦国就开始转而进攻赵国。

公元前260年,秦国开始派军队进攻上党郡并占领了这里。之后继续攻打赵国,赵国派廉颇抵御秦军。廉颇虽然是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但这次和秦军对战中并没有占到便宜。廉颇是节节败退,而且手下多名大将被秦国斩杀。不过总体形势还好,廉颇立刻调整部署,开始了防御。之后秦赵两军开始了对峙阶段,也就是在这个时期,赵国把主将廉颇换成了赵括。不过在赵国换赵括的时候,还是有两个人反对,这两个人分别是蔺相如和赵括母亲。

蔺相如我们都知道,和廉颇之间有负荆请罪的故事。他反对赵括是因为他觉得赵括只会纸上谈兵,不懂得随机应变。赵括母亲反对赵括大致也是这个理由。而且赵括父亲赵奢在死之前就告诉赵括母亲,一旦国家有难决不能重用赵括。这些人都觉得赵括只会纸上谈兵。虽然这两人坚决反对赵括,那么赵孝成王为何还要重用赵括呢?

首先赵孝成王认为蔺相如和赵括母亲都有私心。我们说过蔺相如和廉颇关系非常好,赵括如果担任主讲的话,廉颇就会被换走了。这种局面是蔺相如不想看到的。而且廉颇一旦被换走,蔺相如在朝中的话语权也会减少。再看一下赵括母亲的私心,赵括母亲在赵孝成王想要用赵括的时候就说如果打仗失败的话,不要祸及自己的家庭。这话虽然代表赵括母亲有先见之明,不过也表明了一件事,就是赵括母亲怕赵括失败后连累自己。换句话说,也害怕赵括失败丧命。也正因为这样,所以赵孝成王才没有采纳他们的建议。

其次是和当时的形势有关。廉颇虽然是当时名将,不过在这场战役时表现并不好。廉颇担任主将的时候,赵括一直在损兵折将,连上党郡都丢了。换做任何一个君主都有可能把廉颇给换了。而且最重要的是,廉颇采取的防守措施虽然和秦国形成了对峙的形势,不过对赵国来说非常有利。两国加起来出动近百万的军队,粮草消耗非常大。赵国国力和秦国根本无法相比,没有足够的粮草和秦国对峙。廉颇在的时候已经出现了断粮的状况,长久下去的话赵国必然会失败。所以赵国是急于求战,这一点任何人都是知道的。

最后就是和赵括本人有关。赵括的父亲是马服君赵奢。赵奢是当时的名将,名气不弱于廉颇。在赵奢统军的时候,赵括也经常随军,并且立下了众多的功劳。而且赵括在和父亲赵奢讨论兵法的时候,经常把父亲说的哑口无言。可见赵括还是有实战经验和理论基础的。这也是赵孝成王重用他的原因。还有就是,秦军当时并不了解赵括,换一个对方不了解的大将,并不是坏事。而且这个大将还擅长攻击,这也是赵国最需要的。

总的来说,赵孝成王换赵括是有很多原因的。而且即使不换赵括的话,赵国也未必能够胜利。毕竟和秦国相比,赵国还是比较弱的。

#先秦时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