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说:“华亭书院系列学术活动”昨天开幕 采访对象供图(下同)
上海医学会普外科专科分会主办的“华亭书院系列学术活动”昨天开幕。刚刚当选分会主任委员的瑞金医院副院长沈柏用教授说,华亭书院是一个供普外科医生“充电”的平台,在这里,将以线上带线下、讲课和病例讨论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术活动,每月举行一次,分享普外科及其亚专科(学组)临床诊疗及最新学术进展,帮助临床医生继续学习。
外科医生通常被称为“刀尖上的舞者”,用手术刀演绎“外科风云”。比起医生,沈柏用似乎更像是一名“学者”。他喜欢看书,尤其喜欢文史类书籍,家中藏书六七千册,因此,这个全新的平台取名“华亭书院”,希望为外科学科的发展、外科医生的培养增添更多人文情怀。
21世纪是中国普外科蓬勃发展的时期:规范化的诊疗体系初步建立,标准化的手术技术日渐成形,临床研究初见端倪……而人工智能、手术机器人、5G远程医疗与教育、防疫手术产品等新技术和新模式的加持更带来前景广阔的新蓝海。“中国的外科医生因为庞大的病人基数的历练而有着世界最顶尖的尖刀,但却很少再培养出外科大师了。”沈柏用说。他谈到了他心中的三位“大师”,同时也是他的三位老师。第一位是他外科启蒙阶段的老师——原瑞金医院院长李宏为老师,被称为外科界的“小李飞刀”,手术是大家公认做得漂亮。第二位是他的法国老师Belghiti,是全世界肝脏外科最著名的5位医生之一。在沈柏用成长期的时候,在他的麾下见识到怎样做超大规模的手术。Belghiti还教给年轻的沈柏用一个理念,那就是做外科医生的同时一定要做研究,所以从那时候开始沈柏用就一直很注重外科研究,注意积累病例并进行思考和分析。第三位是彭承宏教授。“他的风格是解剖非常精细,我跟着他做过各种手术,也在这个阶段锤炼了自己的外科技术。”
沈柏用认为年轻外科医生在成长过程中,都会有一个训练曲线,一个医生在做50个胰腺癌手术和做500个胰腺癌手术时,对手术的理解和感觉应该是不一样的,就是说当做到第500个手术的时候,是否能找到“下刀如有神”的感觉?这是需要有悟性的。同时,他认为年轻医生最先应该做到标准化,再考虑个性化发展。第三,他认为外科医生必须有稳如泰山的定力。遇到突发情况、紧急情况该怎么处理?一个外科医生不仅仅要会技术,更要会做决断,会规避风险。因此,举办这个虚拟的“书院”,沈柏用希望为广大年轻医生提供一个学习平台,不仅教会他们如何做手术,也教会他们如何做决定。在他看来,外科大夫的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对于外科医生来说,处理好“切哪里、切多少、为什么这样切、如何与患者和家属沟通”等问题,才是外科医生成长的精髓所在。
瑞金医院外科特别强调微创理念,为的是将对病人的损伤尽量降到最低,但这其实不局限于腹腔镜或者机器人手术方式。微创还有一个重要的延伸概念,就是运刀时能完全走在解剖间隙里,努力不损伤器官的组织。比如胰腺头部跟横结肠基本长在一起,所以开刀时很容易损伤横结肠,但是当一名优秀的外科医生训练到一定的程度,就可以通过解剖间隙非常流畅地把它俩分离开来,横结肠也不会损伤。沈柏用希望,“华亭书院”能传递给年轻的外科医生最先进的技术和理念,让年轻医生有“艺术家的手”和“决策者的脑”。
据介绍,“华亭书院系列学术活动”每月都会邀请全国各地的专家团队围绕一个主题、结合自身的经验,与广大青年学者沟通探讨、教学相长,从专业水平、人文素养、技术革新等各方面,努力促进青年医生学者成长进步。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