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数据帧格式控制域 DIX以太网和802.3以太网的帧格式有什么不同

2020-07-24知识11

数据链路层的常用成帧方法有哪些? 数据链路层的常用成帧方法有:1、字符计数法;2、带字节填充的分界符法;3、带位知填充的分界标志法;4、物理层编码违例法。数据链路层的基本知识数据链路层使用的信道主要道有以下两种类型:点对点信道:这种信道的通信方式内是一对一的通信方式-ppp协议广播信道:这种信道使用一对多的广播通信方式,对于这种方式需要遵循专用的共享信道协议来协调主机数据的发送容。以太网帧的结构及各字段的作用 一、典型帧结构:Ethernet_IIEthernet_II中所2113包含的字5261段:前导码:包括4102同步码(用来使局域网中的所1653有节点同步,7字节长)和侦标志(帧的起始标志7,1字节)两部分;目的地址:接收端的MAC地址,6字节长;源地址:发送端的MAC地址,6字节长;类型:数据包的类型(即上层协议的类型),2字节长;数据:被封装的数据包,46-1500字节长;校验码:错误检验,4字节长。Ethernet_II的主要特点是通过类型域标识了封装在帧里的数据包所采用的协议,类型域是一个有效的指针,通过它,数据链路层就可以承载多个上层(网络层)协议。但是,Ethernet_II的缺点是没有标识帧长度的字段。二、原始的802.3原始的802.3帧是早期的Novell NetWare网络的默认封装。它使用802.3的帧类型,但没有LLC域。同Ethernet_II的区别:将类型域改为长度域,解决了原先存在的问题。但是由于缺省了类型域,因此不能区分不同的上层协议。三、802.2SAP/SNAP:为了区别802.3数据帧中所封装的数据类型,IEEE引入了802.2SAP和SNAP的标准。它们工作在数据链路层的LLC(逻辑链路控制)子层。通过在802.3帧的数据字段中划分出被称为服务访问点(SAP)的新区域来解决识别上层协议的问题,这。以太网的以太网帧格式 下面主要介绍了四种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格式。在每种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开始处都有64比特(8字节)的前导字符,如图1所示。其中,前7个字节称为前同步码(Preamble),内容是16进制数0xAA,最后1字节为帧起始标志符0xAB,它标识着以太网帧的开始。前导字符的作用是使接收节点进行同步并做好接收数据e799bee5baa6e79fa5e98193e58685e5aeb931333339666661帧的准备。图1 以太网帧前导字符除此之外,不同格式的以太网帧的各字段定义都不相同,彼此也不兼容。下面分别介绍下各自的帧格式。即DIX 2.0:Xerox与DEC、Intel在1982年制定的以太网标准帧格式,如图2所示。图2 Ethernet 802.3 raw帧格式Ethernet II类型以太网帧的最小长度为64字节(6+6+2+46+4),最大长度为1518字节(6+6+2+1500+4)。其中前12字节分别标识出发送数据帧的源节点MAC地址和接收数据帧的目标节点MAC地址。(注:ISL封装后可达1548字节,802.1Q封装后可达1522字节)。接下来的2个字节标识出以太网帧所携带的上层数据类型,如16进制数0x0800代表IP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09B代表AppleTalk协议数据,16进制数0x8138代表Novell类型协议数据等。在不定长的数据字段后是4个字节的帧校验序列(Frame Check 。ethernet 11帧格式封装中,数据域的长度是多少 用抓包软件当然是不行的了,你想啊,你现在要抓的是传输数据单元,但抓包软件抓的是接收数据单元,再怎么抓都不可能抓到传输过程中去。有一种方法可以办到,就是用网络分析仪,当中length就是帧长度了,这里的帧长绝不是MTU而是实际抓到的帧长DIX以太网和802.3以太网的帧格式有什么不同 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的MAC子层的实现方法,在多种物理媒体上以多种速率采用CSMA/CD访问方式,对于快速以太网该标准说明的实现方法有所扩展。早期的IEEE 802.3描述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Base2、10Base5、10BaseF、10BaseT和10Broad36等;快速以太网的物理媒体类型包括:100 BaseT、100BaseT4和100BaseX等。IEEE802.3I:原始IEEE 802.3规范的物理更改,它要求通过双绞线网络介质,使用以太网类型的信令。标准设定信令速度为10兆比特每秒,使用一个通过双绞线电缆传输的基带信令图,该双绞线电缆采用星形或延伸的星形拓扑。IEEE802.3u:(100Base-T)是100兆比特每秒以太网的标准。100Base-T技术中可采用3类传输介质,即100Base-T4、100Base-TX和100Base-FX,它采用4B/5B编码方式。IEEE802.3z:IEEE 802.3z千兆以太网标准在1998年6月通过,它规定的三种收发信机包括三种介质:1000BASE-LX 应用于已安装的单模光纤基础上,1000BASE-SX应用于已安装的多模光纤基础上,1000BASE-CX应用于已安装的在设备室内连接的平衡屏蔽铜缆基础上。IEEE802.3帧格式(1983-1996)在1980年最早的以太网规范与1983年第一个在IEEE802.3标准发布之前的一段时间内,帧格式的改变很小。IEEE802.3帧。

#以太网协议#通信#数据帧#数据链路层#以太网帧格式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