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大毗婆沙

2021-03-18知识4

俺最近想读读佛经的论藏,尤其是《发智论》、《大毗婆沙论》这两部论,大家是否可推荐一些导读材料? 首先随喜师兄的精进,发智论是部派佛学中说一切有部的经典之一(一身六足),大毗婆沙论是广解发智论并加以发展所造,古传世亲菩萨造的俱舍论为摄取了大毗婆沙论的精华而造,俱舍的讲解甚多,如智敏上师,索达吉堪布,演培.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佛教的前行是:对于身见、2113疑、戒5261禁取三结,身见结为前4102行,也就是“我见”。1、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八1653页云:三结中,有身见结,见为前行,有二句。或见所断,或见修所断。问:前行、是何义?答:先立义、先答义、是前行义。先立义是前行义者:先立见所断句,后立不定句。先答义是前行义者:先以见所断句答,后以不定句答。2、大毗婆沙论五十一卷十四页云:前行有三种。一、不共前行,二、毕竟前行,三、最初前行。不共前行者:如三结等。毕竟前行者:如三不善根等。最初前行者:如有漏无明漏等。若诸烦恼、通三界系,唯见所断;彼见为前行。有二句。如三结等。若诸烦恼、唯欲界系,通于五部;彼修为前行。有二句。如三不善根等。若诸烦恼、通三界系,亦通五部;彼见为前行。有三句。如有漏无明漏等。是谓此处略毗婆沙。扩展资料:佛身即法身:1、大般涅盘经卷第二十、梵行品第八之六中有经文:“见佛性者。非众生也。大般涅盘经卷第四、如来性品第四之一中佛说:“我已久住是大涅盘种种示现神通变化。于此三千大千世界百亿日月百亿阎浮提种种示现。如首楞严经中广说。2、我于三千大千世界或阎浮提示现涅盘。亦不毕竟取于涅盘。或阎浮提示入母胎令其。

佛教中“相续”是什么意思 佛学术语,梵语sam。tati,巴利语同。意思是: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4b893e5b19e31333431353339即法之前后连续无间断之意。陈那之取因假设论(大三一·八八五中):‘言相续者,谓于异时,因果不绝。此言有为法之前因后果连续不绝,称为相续。据大毗婆沙论卷六十载,相续可分下列五种:(一)中有相续,谓死有之蕴灭,中有之蕴生;而中有之蕴续接死有之蕴,称为中有相续。(二)生有相续,谓中有之蕴灭,或死有之蕴灭,生有之蕴生;而生有之蕴接续中有之蕴,或接续死有之蕴,称为生有相续。(三)时分相续,谓羯剌蓝乃至盛年时分之蕴灭,頞部昙乃至老年时分之蕴生;而頞部昙乃至老年时分之蕴接续羯剌蓝乃至盛年时分之蕴,称为时分相续。(四)法性相续,谓善法的无间之中生出不善法或无记法;而此不善法或无记法接续前之善法,称为法性相续。其如不善法或无记法之无间亦然。(五)刹那相续,谓前一刹那的无间之中生出后一刹那,而此后一刹那接续前一刹那,称为刹那相续。此五种相续亦可总摄于法性、刹那二种相续中,此因前三者皆不离法性与刹那之相续;法性相续亦可入于刹那相续中,此因一切皆是刹那性之故。又大毗婆沙论等虽认为,善法等之无间生不善法亦称为相续。

鸠摩罗什的十住毗婆娑论 全书凡三十五品,第一品〈序品〉乃全书之总论,叙述菩萨十地的意义及三乘的区别,第二品〈入初地品〉至第二十七品〈略行品〉为初地之注释,说明初。

善见律毗婆沙的典故 据历代三宝纪卷十一载,三藏法师(或系指佛音)曾携律藏至广州,付予弟子僧伽跋陀罗,永明六年(488),僧伽跋陀罗与沙门僧猗共译于竹林寺。是即本书传译之始末。该书并谓僧伽跋陀罗以香花供养律藏,而点下一点(表一年),共得九七五点,即所谓“众圣点记”之说。此外,巴利本一切善见律于日本大正十三年(1924)以后,由高楠顺次郎、长井真琴合力校订出版。其注疏有巴利本之 Sa^ratthadi^pani-t。i^ka^。(出三藏记集卷二、卷十一、法经录卷五、开元释教录卷六、大藏圣教法宝标目卷八、至元法宝勘同总录卷八、律宗纲要卷下、根本佛典の研究(长井真琴))p4880

关于《大毗婆沙论》的一点疑问?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梵语:Abhidharma Mahāvibhā?ā ?āstra),又称《阿毗达磨发智大毗婆沙论…

大毗婆沙论的历史作用 《大毗婆沙论》对印度佛学的发展起了颇大的推动作用。它提高了说一切有部在当时小乘佛学中的地位,该部的学者由此被称为“毗婆沙师”。同时也出现了不少有关此论的著述。如法胜的《阿毗昙心论》,法救的《杂阿毗昙心论》,世亲的《阿毗达磨俱舍论》,众贤的《阿毗达磨顺正理论》和《显宗论》等。

佛教的前行是什么意思?包括哪些内容? 大毗婆沙

大毗婆沙论的介绍 《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梵文:Abhidharma Mahāvibhā?ā ?āstra),又称《阿毗达磨发智大毗婆沙论》、《大毗婆沙论》、《鞞婆沙论》,佛教论书。佛教学者认为它约在西元150年前后,在迦湿弥罗国(今喀什米尔)编著而成。迦湿弥罗的论师,尊奉《大毗婆沙论》,被称为毗婆沙宗,在他们的努力下,《大毗婆沙论》也因此成为说一切有部的最高论书。

#大毗婆沙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