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说到古代的权臣,笔者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居正。以张居正当时的地位,已经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揽大权”,权力甚至超越了皇上。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他又对皇室忠心耿耿,从未有过越矩的想法。所以最开始的万历皇帝和太后都对他十分信任,可惜最后却落得一个被抄家的结局,连史册也评价:居正功在社稷,过在身家。那么古代皇帝被架空时,为何不干脆杀掉权臣?而是要与其明争暗斗呢?
两个原因
这个问题看起来很复杂,但是翻阅史册,再深入思考一下无非就有两个答案,一个是不想杀,一个是不能杀。从秦始皇开始,封建社会就开始盛传“君权神授”的说法,“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天底下所有人都要听从皇帝的指令,不得有任何违背。但是到了封建社会中后期,“皇权至上”的思想已经逐渐淡化了,只有普通的老百姓才会面对皇上战战兢兢。但是在朝堂中,大臣们已经逐渐有了反驳皇帝的权力,也就说我们所说的“大权旁落”,在明朝时,皇帝的“朱批”甚至一度交由太监来掌控。皇帝和权臣之间的明争暗斗,其实就是不同集团和党派之间的斗争。
不想杀
面对权臣,皇帝“不想杀”,其实就是想找一个给自己干苦力的人。因为皇帝每天需要批阅大量的奏章,根本就看不完,所以需要大臣来辅佐朝政。一位大臣在朝中非常有影响力,有话语权,同时也具备优秀的政治水平,能够解决朝堂上大大小小的事情,帮助皇帝分忧,皇帝自然会对他的“越矩”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舍得杀掉他,毕竟一旦杀掉这样的大臣,堆积如山的奏章就需要自己的来完成了。比如开头说到的万历皇帝朱翊钧,据说在位期间有二十多年没有上过朝,他把一切大权都交给了张居正,而张居正借此推行的一系列改革措施也是卓有成效。
不能杀
第二种情况是皇帝“不能杀”,说起来就有些复杂了。有人可能就会问“这天底下还有皇帝不能杀的人吗?”现实情况是,不仅有,而且有很多。秦始皇时期,所有的权力都是集中在始皇一个人手中的。但是后来,朝廷的机构进行了比较大的改革和调整,皇帝手中的权力都被分散和制约了,“三省六部制”就是最好的一个体现,到了明朝,内阁更是成为呼风唤雨的一个部门,皇帝很多时候都需要听内阁的说法。
当皇帝的大权转移到大臣手中之后,很多事情就不是自己说了算的。即使是皇帝想杀人,如果大臣认为不妥,也是没有办法颁布指令的。当大臣“掌权”之后,对于皇帝的威胁其实是很大的,很容易就出现谋权篡位的事情。我们最熟悉的“安史之乱”,就是唐朝时期手握兵权的安禄山和史思明对唐朝皇帝的背叛,这场战争直接导致了盛唐的衰败直至走向灭亡,对唐朝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所以古代皇帝被架空时,如果有机会杀掉权臣的话为何不干脆杀掉权臣?而是要与其明争暗斗呢?其实说到底并不是不想杀,而是实在“不能杀”。
结语
皇帝的生活可能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每天需要面对前朝后宫的各种的斗争,还需要时刻担心生命安危。如果皇帝是一种职业的话,大概这是全世界最不自由的一种职业了吧。虽然如今我们大部分都是普通人,但是却比皇帝自由的多,也不用跟别人勾心斗角,生活也越来越富裕,科技的发展更是让我们的生活多彩多姿。而这一些都要归功于国家,随着国家的兴盛,相信将来的我们会过得更加幸福。
参考文献
《明神宗实录》
《诗经·小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