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今年三伏天长达40天,祛湿降燥,养生保健得这么做

2020-07-24新闻2

三伏天已然到来,气温陡然上升,全国开启“煎烤”模式,正式拉开了一年之中潮湿燥热的日子。今年的三伏天为40天,从小暑节气开始,跨越了大暑、立秋等节气,周期长,在祛湿降燥的同时,也要做好养生保健。我们可以将生活中将苦、酸、甘、淡四味的排列组合,可助您舒适度过长夏。

入伏酷热怎么办?——适度食苦

夏季是自然界阳气较旺盛的时节,暑为盛夏火热之气所化,所以伤人多表现为一系列阳热症状,如高热、心烦、面赤、脉洪大等。暑性升散,其性升发,故易上扰心神,或侵犯头目,出现心胸烦闷不宁、头昏、目眩、面赤等,这时可以适当服用清解之品。《金匮要略心典》说“苦者,能泻,能燥,能坚”,苦味有泻热、燥湿、坚阴的效果。苦入心,能清心火,食苦利于夏季养心。

夏季可选用莲子心清心火、除烦,夏枯草清散毒热、化瘰消肿,金银花疏散风热、透邪解毒,苦丁茶辛苦清透清心平肝,食用前请了解药性及自身情况。南方常用苦瓜入汤,如苦瓜排骨汤,在补充水分的同时清泻湿热。夏季常服用的龟苓膏中金银花、蒲公英、罗汉果、凉粉草具有清热透邪的效果,对于手足心热、心烦、口腻口苦、大便黏结、舌苔厚腻发黄者,长期服用具有较好的功效。但苦味并非多多益善,脾胃虚弱、体质柔弱和经期女性则应慎用。

口渴汗出怎么办?——酸甘化阴

暑性开散,可致腠理开泄而多汗、口渴喜饮、尿赤短少,伤及阴津。中医有酸甘化阴之说,因此可以食用具有这类性味的食物。此时各类水果,如杨梅、木瓜等均是较好的选择。

夏季心火太过,子病及母,就会出现木火刑金、肝木克脾土等情况,也可自制酸梅汤服用,用乌梅10粒、生山楂15克、桂花10克、陈皮10克、菊花15克,冰糖适量,先用冷水浸泡,开大火煮沸,再转中小火,烊化冰糖,待水温约70℃左右时撒干桂花,冷藏即可。熬好的酸梅汤色泽金黄,幽香四溢,清凉爽口,饮后挂碗,解暑生津。

疲乏倦怠怎么办?——甘润益气养阴

暑易耗气,夏季如出现气短、劳乏、口渴、汗出的症状,是暑邪伤及心肺气阴的表现,此时可以选择一些中药材进行调理(建议在医嘱下服用),比如:参类补气,麦冬养阴,五味子敛汗助阴,可收养心安神之效。实际上,暑伏时节是一年中阳气旺盛的季节,这时候保养阳气,可收事半功倍之效。

身体困重怎么办?——淡味渗利水湿

淡味可以利湿解暑祛湿。此时上市的各种瓜类大多性味甘凉而淡,富含水分,水能制火,凉能清热,淡能利湿,因此可选择冬瓜、丝瓜、苦瓜、西瓜翠衣等来解暑祛湿。豆类则多具有健脾利湿的效果,可白扁豆、绿豆、赤豆等,改善湿郁热伏的症状。

也可以用性味甘淡的食材自制夏季饮品。可选用竹叶15克、白茅根15克、雪梨50克、冬瓜30克、甜杏仁10克、陈皮5克、甘蔗、无花果、蜜枣适量,熬制解暑糖水,还可加上薄荷少许点缀。其中竹叶、白茅根、冬瓜均有淡渗利湿、清心除烦之功。

贪凉“阴暑”怎么办?——避热趋凉要适度

夏季暑热让人腠理疏松,如过于避热趋凉可导致风、寒、湿邪侵袭机体而引发“阴暑”,出现身热头痛、无汗恶寒、关节酸痛、腹痛腹泻等症。今年三之气的少阴君火标为阴,四之气也有寒湿交作,同时暑热天气里大家喜欢开空调,这时候更要预防“阴暑”。预防阴暑,应当避免夜间露宿室外、或坐卧于阴寒潮湿之地,或在树阴下、水亭中、阳台上乘凉时间过长,或运动劳作后立即用冷水浇头冲身,或立即快速饮进大量冷开水或冰镇饮料,或睡眠时被电扇强风对吹等习惯。

如果出现了阴暑症状,要注意解暑的同时解表化湿行气,可用紫苏叶适量泡水饮用,或用藿香正气滴等对证选用。本文部分图片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食疗食补#防暑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