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危重病人护理课件

2021-03-17知识3

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主要有以下内容:1、患者生命体征的监测,持续24小时监测患者血压、心率、脉搏、氧饱和度等关键指标,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

鼻饲患者护理PPT课件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华美信息12019/8/27鼻饲法及护理2013.9主要内容1概述2操作步骤3置管护理4并发症的预防22019/8/27概述?鼻饲法:是将导管经鼻腔插入胃内,从管内灌注流质食物、水分和药物的方法。?目的:经胃肠道提供代谢需要的各种营养要素。32019/8/27概述?适应症:不能由口进食者,如昏迷导致的吞咽困难,口腔疾患,手术后或肿瘤,食管狭窄,早产婴或病情危重的婴幼儿,及拒绝进食者,给予鼻饲饮食。?禁忌症:有上消化道出血、食管静脉曲张及鼻腔、食管手术的病人不可采用鼻饲。42019/8/27?重力滴注?针筒灌注?营养泵泵入鼻饲的方法一次供给间歇喂养连续喂养52019/8/27置管长度?小儿14-16cm?成人45-55cm,三种测量方法?相当于病人前额发际到剑突的长度。?从病人鼻尖至耳垂再至剑突的长度。?眉心—脐的体表测量法,胃管即可到达胃体、胃窦部。62019/8/27常用饮食及温度?混合奶、牛奶、果汁、菜汁、肉汁、米汤、豆浆等饮料。有条件的可用肠内营养制剂。?温度一般为38-40℃,不宜过冷或过热。72019/8/27操作流程?1.核对解释。?2.合适体位。?3.清洁鼻腔。?4.预测胃管长度,润滑胃管。82019/8/27?5.插管。?用液体石蜡纱布润滑。

 危重病人护理课件

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护理ppt课件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鑫淼图文危重病人肠内营养支持与护理四外科郑惠萍主要内容1什么是肠内营养?2肠内营养重要吗?3如何选择肠内营养途径?如何选择肠内营养方式?5肠内营养如何护理、管理?45肠内营养支持的概念肠内营养(enteralnutrition,EN)是经胃肠道用口服或管饲来提供代谢需要的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的营养支持方式。鼻饲是指通过鼻胃管、鼻十二指肠管或鼻空肠管为不能经口进食的患者提供营养基质及其他各种营养素危重病人为什么要行营养支持??不能正常进食?消化功能受损或吸收功能障碍?合成代谢减弱?分解代谢增强病人容易发生营养不良肠内营养目的?供给细胞代谢所需要的能量与营养底物?维持组织器官结构与功能?通过营养素的药理作用调理代谢紊乱?调节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抗病能力肠肠内内营营养养优的点优点刺激胃肠激素分泌预防应激性溃疡保护胃肠营养全面,提高免疫功能预防感染肠内营养粘膜屏障,减少致病菌定植和细菌易位刺激肠蠕动改善肠道血液灌注易于消化吸收方法简便,实施安全,价格较低肠梗阻禁忌症肠内营养的应用原则胃肠道是否有功能否是肠外营养膳食摄入>;90%需要量否是管饲喂养膳食摄入肠内营养的投给途径投。

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要点PPT精选课件 最低0.27元开通文库会员,查看完整内容>;原发布者:海洋文库案例1护士在病房时察觉75岁的杨爷爷呼之不应,立即压迫眶上神经,患者反应迟钝、呈浅昏迷状态,无出汗,护士熟知该患者诊断为:“心律失常、糖尿病”,立刻给予随机BS2.1mmol/L,Bp160/100mmHg,HR80次/分,一边报告医生,一边给予开通静脉通道,遵医嘱给予患者静脉推注50%葡萄糖40m1及5%葡萄糖静滴,并配合医生抢救,密切监测患者血糖水平,之后患者血糖水平恢复,神志转清。1病情观察的意义?及时发现病情变化?预见病情变化?为治疗护理提供科学依据?为抢救赢得时间2危重病人病情观察要点3重症患者的特点4护理人员应具备的条件?1、广博的医学知识?2、严谨的工作作风?3、高度的责任心?4、训练有素、敏锐的观察能力?5、五勤:勤巡视、勤观察、勤询问勤思考、勤记录5不少病情突变-源于我们的疏忽一定要全面仔细观察病人的临床表现,不放过任何蛛丝马迹,要为不典型表现寻找合理的解释,当我们的诊断不能解释患者的临床表现,治疗效果不佳,要重新审视我们的治疗及护理措施。6从日常工作中梳理e799bee5baa6e997aee7ad94e59b9ee7ad9431333433623164出…7追本溯源-可能存在的问题?观察不到位?轻视病情?。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病人的护理:第1点,要注意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尤其是呼吸心率,血压水平,心率变化水平和体温的变化。把生命体征记录在本子上,每天记录变化情况。。

危重病人的护理常规 危重患者一般有以下护理常规:一、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如心率、脉搏、血压、氧饱和度等指标的变化情况,若氧饱和度的指标进行性下降,常提示患者处于严重缺氧的状态,。

#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书写#危重病人护理记录例子#危重病人护理常规#危重病人护理课件#危重病人护理常规护士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