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简奥斯丁 姐姐 你最喜欢简奥斯丁的哪本小说?

2020-07-24知识4

如何评价电影《成为简·奥斯汀》? “She began now to comprehend that he was exactly the man who,in disposition and talents,would m…简·奥斯汀 的一生、事迹、 简·奥斯汀(1775年12月16日~1817年7月18日)英国女小说家。生于乡村小镇斯蒂文顿,父亲是当地教区牧师。奥斯汀没有上过正规学校,但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主要教材就是父亲的文学藏书。奥斯汀一家爱读流行小说,多半是庸俗的消遣品。她少女时期的习作就是对这类流行小说的滑稽模仿,这样就形成了她作品中嘲讽的基调。她20岁左右开始写作,共发表了6部长篇小说。1811年出版的《理智与情感》是她的处女作,随后又接连发表了《傲慢与偏见》(1813)、《曼斯菲尔德花园》(1814)和《爱玛》(1815)。《诺桑觉寺》(又名《诺桑觉修道院》)和《劝导》(1818)是在她去世后第二年发表的,并署上了作者真名。奥斯汀终身未婚,家道小康。由于居住在乡村小镇,接触到的是中小地主、牧师等人物以及他们恬静、舒适的生活环境,因此她的作品里没有重大的社会矛盾。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致入微的观察力,真实地描绘了她周围世界的小天地,尤其是绅士淑女间的婚姻和爱情风波。她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深受读者欢迎。从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庸俗无聊的“感伤小说”和“哥特式小说”充斥英国文坛,而奥斯汀的小说破旧立新,一反常规地展现了当时尚未受到资本主义工业。关于简奥斯丁作品其中展现的女性情感 1、硝烟以外的抗争与反思简·奥斯丁出生于史蒂汶顿郊区,在这里她从十几岁就开始了她的写作生涯,这个安宁的小村庄为她提供了早期的创作灵感与写作素材,远离城市的喧嚣,闹市的烦扰,都汇的耀眼与冕红。乡村的朴素与自然给予了她最真实的眼睛,洞察英国乡村的方方面面,深入透析社会本质。奥斯丁自己曾写到:“一个乡村中的三、四户人家是合适的写作对象。我的作品好比方方的二英寸大小的象牙小品…我不能写一篇传奇,正如我不能写一篇史诗,我决不能坐下来写一部严肃的传奇;我一定要坚持自己的风格,就是我自己的老样子干下去…”①。奥斯丁的作品多取景于英国乡村,而正如她自己所言,作品大多是描写乡村的生活,平静而优雅,没有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没有激烈冲突的战争场面,有的只是教区的宁静,乡村里的漫步、野餐、聚会、婚姻、互访等生活小事,奥斯丁通过这些细小的琐事,展现了英国社会的文化与其中内涵。英国诗人雪莱(Percy Bysshe Shelley,1792—1822)曾经说过:“诗人,和哲学家、画家、雕塑家及音乐家一样,在某个意义上是创造者,然而在另一个意义上他们也是时代的产物。即使最超拔的人也不能逃脱这一从属关系”,但是,人们通常不认为奥斯丁是一。简·奥斯丁 简介 简·奥斯丁指英国女小2113说家简·奥斯汀(Jane Austen,1775年12月16日—52611817年7月18日),主要4102作品有《傲慢与偏见》、《理智与情感》等1653。简·奥斯汀21岁时写成她的第一部小说,题名《最初的印象》,她与出版商联系出版,没有结果。就在这一年,她又开始写《埃莉诺与玛丽安》,以后她又写《诺桑觉寺》,于1799年写完。十几年后,《最初的印象》经过改写,换名为《傲慢与偏见》,《埃莉诺与玛丽安》经过改写,换名为《理智与情感》,分别得到出版。至于《诺桑觉寺》,作者生前没有出书。以上这三部是奥斯汀前期作品,写于她的故乡史蒂文顿。她的后期作品同样也是三部:《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和《劝导》,都是作者迁居乔顿以后所作。前两部先后出版,只有1816年完成的《劝导》,因为作者对原来的结局不满意,要重写,没有出版过。她病逝以后,哥哥亨利·奥斯汀负责出版了《诺桑觉寺》和《劝导》,并且第一次用了简·奥斯汀这个真名。扩展资料奥斯汀的作品格调轻松诙谐,富有喜剧性冲突。由于奥斯汀终其一生都生活在封建势力强大的乡村,加之家境殷实,所以生活圈子很小。这使得她的作品往往局限于普通乡绅的女儿恋爱结婚的故事当中,而她的作品也。你最喜欢简奥斯丁的哪本小说? 我最喜欢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这本小说是我在高中时代读的。那时还是八十年代,普通人无法到图书馆借书,还是姐姐因为工作的关系,办了一张借书证,我就用这张借书证到图书馆借书。那时候,我疯狂的爱着文学,如饥似渴的读书。当时并不知道简奥斯丁,这位作家,只是看到小说的书名很喜欢,于是就借了这本书。翻开书,就迫不及待的读下去。我不可救药地喜欢上了二女儿伊丽莎白。喜欢她自尊自爱,喜欢她的机智坚强。这本书里我还喜欢大女儿和她们的父亲。我实在讨厌她们的妈妈和与人私奔的妹妹。伊丽莎白与达西由最初的对立、唇枪舌剑,到渐渐彼此欣赏、误会、爱慕、傲慢的求婚、因偏见而分离、重逢到达西为伊丽莎白全家解决了最棘手的小妹私奔事件。两个人因为爱情,放弃了所有的骄傲与偏见,终于决定在一起。后来虽然经历了达西姨妈的阻挠还是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了。对班纳特家贡献最大的不是性格好的彬格莱,反而是坏脾气又傲慢的达西。我常常想,如果伊丽莎白在达西第一次求婚时,就答应了,达西对她的爱是否还会如此深厚?当时达西的求婚也是蛮感人的:“我实在没有办法死捱活撑下去了。这怎么行。我的感情也压制不住了。请允许我告诉你,我多么敬慕你,多么爱你。可是。简·奥斯汀的人物轶事 1796年,20岁的奥斯汀遇到勒弗罗伊。情窦初开的她对这个聪明狡黠的爱尔兰年轻律师一见钟情。然而,奥斯汀的牧师家庭希望未来女婿拥有经济实力,而偏偏那时的勒弗罗伊还是个穷小子。而拥有6个孩子的勒弗罗伊家也执意与富贵之家联姻,因此要求勒弗罗伊返回爱尔兰。从此两人便再没有相见。当年,奥斯汀在致姐姐卡桑德拉的信中表达了无奈伤心:“终于,这一天还是到来了,我将与汤姆·勒弗罗伊告别。而当你收到这封信时,一切都已结束。一想到这些,我不禁泪流。后来,勒弗罗伊如家人所愿地娶了个大家闺秀,还成为爱尔兰最高法院首席法官。直至晚年,他才向侄子坦言,曾与一位作家有过一段“少年之爱”。初恋以被迫分手告终,奥斯汀选择终身不嫁,而将所有未了的情感注入文学创作。这段恋情没有让奥斯汀成为勒弗罗伊太太,却激励她成为英国历史上最受欢迎的女作家之一。

#傲慢与偏见#奥斯汀#劝导#小说#达西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