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医领域里有许多特定的概念,若不是中医药从事者,则极容易产生混淆或是不理解,比如“瘀血”和“血瘀”。单从字眼来说,两者似乎没有区别,但其实它们背后的含义差别却很大。血瘀,是一种病机状态,气血周流全身以通为要,若是气机阻滞、气不行血,血流动就会受限从而瘀滞,形成血瘀。而瘀血,则是血瘀之后的特定产物,准确来说我们是能够看到的。血瘀能够囊括的范围其实要广得多,如身体上的包块、结节以及肿块等,多数情况下都需要责之于血瘀。
对于血瘀之人,我们也可以通过体征来进行初步判定,比如舌质紫暗,舌下络脉曲张,这便是典型的血瘀表现。血瘀多见于大病之后或是老年人,由于正气亏虚无力推动血行,从而引起了血分的瘀滞。出现了血瘀,自然需要通过活血化瘀来治疗,在临床上其实有许多药物可以使用,桃仁和红花算得上一对经典“药对”。桃仁,其实就来自于大家吃的桃子,其中的种仁就是入药的部位。桃仁使用历史悠久,《神农本草经》中便有记载,说桃仁“主瘀血,血闭癥瘕,邪气,杀小虫”,现代认为桃仁具有活血祛瘀、润肠通便和止咳平喘等功效,而除了用于治疗血瘀证以外,在便秘、咳喘等常见疾病中也常常能够见到它的身影。
红花的使用历史要较桃仁迟一些,最早记载来自于《新修本草》,红花有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的功用,在用于血瘀所引起的各类病症中也皆能发挥良好作用。但大家要注意,此红花可不是名贵药材藏红花,两者是完全不同的两味中药,可不要混淆了。桃仁加上红花,在许多经典方剂中皆有出现,如补阳还五汤、桃红四物汤以及血府逐瘀汤等等。但桃仁红花活血之性比较强烈,它们虽消瘀但也损正气,这是运用消法的一大特点。
因此对于本身正气亏虚但又需要活血化瘀的老年人,在使用时就可以加上黄芪这味中药。黄芪味甘性温,具有补气升阳、益卫固表和生津养血等功效,是一个补益力量较强的药物。在使用桃仁和红花来活血时,加入适量的黄芪便能够补益正气,既能散血瘀,又能扶正气,攻补兼施。且因气虚血瘀者,若单纯散瘀而不补气,其本因没能解决,气不足以推动血行,还是有再次血瘀之可能。而用上黄芪补气,本身气足则可行血,也有标本兼顾之妙。
由此可见,用黄芪与桃仁、红花泡水喝,不失为一个经典组合。尤其是气虚又血瘀的人群,可谓是恰到好处。桃仁、红花是活血化瘀的佼佼者,但由于单纯使用桃仁红花可能会伤正气,而黄芪的加入可谓是“雪中送炭”,既能将淤血逐一散去,又能匡扶正气,形成一个完美的补气消瘀的闭环。
【本文由“金兰中医学社”新媒体独家出品,图片来源于网络。作者无常,未经授权,请勿转载、复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