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小题1:“云”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柳”是眼前绿水送别的清弋江村边,柳树轻拂桥面。(2分)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2分)小题2:“寂寥”指朋友离别的落寞之情。诗的前.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诗歌的押韵偶数句是肯定押韵,奇数不论,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本诗押韵的字有:消、骄、桥、摇、寥(1 分,多写或少写均不得分)(2)B 这首诗着重表达诗人的惜别之情,友人的惆怅之情没有具体表现.(3.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各题。 (1)解答景物描写的巧妙之处,可以从景物描写的角度入手.有观察角度、色彩角度、感官角度、动静角度、虚实角度等.可以从诗句中找要点对应.颔联想象九华山路旁为虚写,望见眼前青弋江村边为实写;九华山路旁之景为远景,眼前青弋江村边为近景,远近结合;云雾缭绕、春风杨柳,轻拂桥面为动景,绿水环抱一种静态,动静结合.(2)“君意如鸿高的”,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踌躇满志,像鸿雁那样展翅高飞.所以,尽管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体现作者对朋友的赞美、祝福、羡慕;“我心悬旆正摇摇”,诗人自己宦海浮沉,不很得意,此刻要与好友离别,临歧执手,更觉“心摇摇然如悬旌而无所终薄“,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故国逢春一寂寥”,在这风光明媚的春日里,诗人只身回到京城以后,将会感到非常寂寞的.答案:(1)①虚实结合.颔联想象九华山路旁,云雾缭绕,寺宇隐现,暗示裴坦的行程,此为虚写;又望见眼前青弋江村边,春风轻拂杨柳,点明送别地点,此为实写.两句一虚一实,一远山一近水,令人如临其境而又产生无尽遐思.3分②远近结合.九华山路旁,云雾缭绕,寺宇隐现,为远山;眼前青弋江村边,春风轻拂杨柳,为近水.2分。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戈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旗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1、虚实结合.上句: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寺宇时隐时现.是想象之景.下句眼前绿水环抱的青弋江村边,春风杨柳,轻拂桥面.2、与好友离别的怅然和不能一同回去的寂聊之情。后四句直抒胸臆,前四句融情于景.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19.写景特点:①远近结合。②动静结合。③虚实结合。(答两点即可,一点1分)作用:①交代送别的时间、地点。②抒发了依依惜别之情。(答对一点1分)20.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7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21—22题。(7分)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九华山①路云遮寺,清弋江②村柳拂桥。君意如鸿高的的③,我心悬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