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汉魂的主粤施政 1938年10月下旬广州沦陷以后,省府仓皇设治连县。政学系政客吴铁城本身没有军权,难挽广东局面。时广东号称四军将领李汉魂(四军即北伐之时之番,张发奎任军长,薛岳、缪培南、李振、欧震、李汉魂等均出自四军系统)正封金挂印,倒陈济棠投靠中央以后,广东局面呈这样的形势:统治广东数年之陈济棠被迫下野,全部空军为蒋介石接收,海军将领陈策亦离陈,投归中央,陆军15万全部归倒陈首领余汉谋统率,按理余汉谋应该出任广东省政府主席,集军政大权于一身。但是与余汉谋相抗衡的广东军力,还有四军。四军统领张发奎,原系大汉奸汪精卫之军事支持者。基于旧中国政治舞台之争夺,汪精卫早就与蒋介石明争暗斗,有时结合有时分离,反映在张发奎的政治动向,则在蒋介石的心目中是“不忠之臣”,所以宁让广东军权与余汉谋,不愿给张发奎。但张在广东有一定力量,其力量还不足以驾驭余汉谋,蒋介石亦不愿给余汉谋坐大,既然在张系中有所谓“封金挂印”,倒陈投蒋之李汉魂,那么让李汉魂掌握“省政”,既可给张以“垂顾”,又可借以牵制余汉谋,并且可以使广东军人认识投靠蒋之出路,一举而收尽全功。就这样在蒋介石弹指之间,使张发奎、薛岳、余汉谋、李汉魂相继贴贴服服为。
李国俊的生平 1923年在广东大学修业两年。1925年10月考入黄埔军校第四期,研修军事政治学科。后在国民党军中从基层军官晋升至团旅干部,参加东征北伐,屡建奇功。1932年在日本警官学校第十六期毕业,入首都警察厅服务一年后,奉派赴欧洲考察党政,经11国历时两年返国。归国后,任国民党首都警察厅督察处处长。1936年调任广东省警察训练所所长兼广州警察局副局长。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广州撤守,迁省会于韶关。1938年,被任命为韶关警备区少将副司令兼广东省警察总队长,三青团广东省支团书记、干事,并兼第七战区少将政治部副主任。激励民心士气共赴国难,筹建基层组织,发动青年参加战地服务,从事安置和救助难民工作,历时8年。因发动青年从军报国,成绩为全国之冠,受到蒋介石召见,亲赐第一枚“青年奖章”嘉勉。1945年抗战胜利,奉派为广州市警察局局长,恢复战后秩序,维护治安。嗣调任国民政府首都警察厅副厅长。1948年任汕头市市长兼国民党中央执委。1949年去台,曾任基隆市国民党党部主任委员,后调任台湾省党部设计考核委员至退休。1992年与其子念龙捐资15万元人民币襄助建设横跨琴江的锡坑大桥。1997年6月7日因病逝于高雄,葬东海花园公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