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在破解民生难题中提升治理能力

2020-07-23新闻9

新房被泡得发黄,厨房成了“水帘洞”……北京入汛以来,楼房顶层漏雨问题成了一些市民的心病。

房子漏雨,谁来修是主要问题。“年轻”的商品房有物业服务保障,达到年限的老旧小区有政策扶助兜底,一大批“中年”小区就显得比较尴尬。记者调查发现,此类“雨屋”难修主要有三难:一是筹措经费难,小修小补只能救急一时,但整体维修的高额费用并非一家物业公司可以承担;二是公共维修基金启动难,一些小区产权复杂,有的产权单位已合并或倒闭,即便好不容易找到责任方,各种资金启动门槛也让人头大;三是业主协调难,哪怕同住一个屋檐下,业主诉求也大为不同,顶楼想“大动”,楼下要“消停”,一来二去这事儿就成了僵局。

各有各的难处不假,可总不能让一部分居民生活在“屋外下大雨,屋里下小雨”的困境中。目前,距离北京汛期结束还有时日,之后没准儿还有大雨。属地、单位、物业等相关责任主体必须快速反应、特事特办,保障居民安全度汛。而着眼长远,则需要从制度层面寻求破题。事实上,在公维基金使用方面,现行物业管理制度明确规定,紧急情况下可以直接启动。问题在于,启动过程卡口过多。从物业、业主提出诉求,到街道办事处核实,再到区基金管理机构备案,最后由市机构通知银行划拨资金,只要一个坎儿过不去,后续程序都无法推进。换句话说,这条“绿色通道”走不走得通,关键看每个经手主体是否都尽职尽责、积极推动,一旦有人推诿卸责,就会把问题扯回原点。种种阻梗恰恰反映出,我们的制度设计在某些方面的操作性还不够强、效率还不够高,整个流程还有很多优化空间。

小区管理关系千家万户的幸福感,也影响着一座城市的整体风貌。我们要抓紧修补房顶上的裂纹,更要破解每一个疑难杂症。近日,国务院宣布全面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明确提出,2020年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3.9万个。随着相关工作的推进,各类棘手情况恐怕会越来越多。比如,老楼安装电梯,不同楼层诉求不同,怎样提高电梯落地率?老旧小区规划车位,有人坚持自治,有人想引入管理公司,僵局如何打破?许多工程的后期检修维护需要大量的人财物力,到底什么方案公允可行?

城市治理听上去抽象宏大,其实就见于细枝末节,正是通过解决好一件件民生小事得以体现。对于上述种种,现有的政策工具不见得管用够用,空白之处正是创新之处。近些年,从创新“街乡吹哨,部门报到”的合作治理机制,到构建党建引领社区治理框架下的物业管理体系,北京已在实践中探索出了一系列有益经验。继续坚持问题导向,不断根据现实理顺症结、创新制度,我们的城市生活才能更加美好。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