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凤台实验小学出的名人 蔺相如之死

2020-07-23知识6

李秋水的人物生平 李秋水,1923年出生于和县,号半村、濠上人、南濠老农,系林散之女婿。“扬州新八怪”之一。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名誉理事。儿时家贫如洗,经常挨冻受饿,他懂事时,两个幼弟,饿得皮包骨头,相继夭折了。七岁丧母,后继母过门,受尽了世态炎凉和人间辛酸之苦。此间他求知欲极高,随舅祖父偰实斋读了几年私塾。他舅祖父是前清秀才,戊戌后又进了学堂,是个学贯中西的鸿儒。后来李秋水有较深的文学造诣,与舅祖父的言传身教是分不开的。为生活所迫,李秋水过早地涉足社会,十五岁当了小先生教书谋生。1940年,和县闹灾荒,加上苛捐杂税不断,人民困苦不堪,多有弃田外逃者,年轻的他借渔人之口,作七绝一首以泄愤:“朝朝打浆历阳湖,卖掉鱼儿去缴租。尚欠官家钱八百,破船破网不如无。抗战期间,他见桂系军阀把持皖政,拥兵自重,假抗战之名,行肥己之实,作《金寨道中》七律诗:“半肩行李太零丁,惭愧虚随使者星。九十春光朝暮雨,一千里路短长亭。人传大宪多方略,名振中原见典型。知否东南万姓苦,早倾江汉洗膻腥。从上述诗中可以看出,当时的李秋水是个血气方刚、铁骨铮铮、刚直不阿的好青年,他厌恶黑暗的统治,急切盼望早日消灭日寇,结束战乱。1941年的春上,中共江和全工。颍东出过哪些名人? 白夏(1543-?明颍州人,任汾州知州,著《道南屯》、《步城小咏》,旧志有传。程文炳(1833-1910),谥号壮勤今,清末阜阳县(今颍东区枣庄镇)人。程恩普(1882-1943)清长江水师提督程文炳第六子。20岁入安徽武备陆军学堂学习,光绪三十一年(1905)东渡日本,入同文书院,结识孙中山,参加同盟会。吕西园(1899—1931年)别名吕文渊,插花集人,吕浩汝胞兄,毕业于安徽省第三师范学校。民国15年(1926)参加中国共产党,先后任小学教员,校长,参与领导了“四九”起义,起义失败,他到凤台,田家庵一带进行革命活动,民国20年,他去金家寨苏区工作,在反“围剿”战斗中牺牲,时年32岁。潘善斋(1877—1951年)新华区潘寨人,民国三十三年,解甲归里,被任为导准委员会主任,莅任后,常冒雨监督修提,1951年病逝。阜阳哪的天主教堂建的时间最长 阜阳天主堂 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法籍传教士聂思聪从太和到阜阳至泉河北受阻。次年法籍亳州总铎南从周到阜阳晋见知府联福(旗人)得到支持,攫得小隅首南路东宅地建堂,定名“方济各沙勿略堂。1932年成立阜阳备修院培养修生,成为蚌埠教区最大的总铎区,辖太和、颍上、阚疃、涡阳、霍邱分堂和胡集常营、李集(今属利辛县)两个公所。1927年法国巴黎教友赠合金钟2口,抗战时期曾作报警,后下落不明,堂内所存“万有文库”丛书全套,天主教“历代名人传记”及名著万余册(在“文化大革命”中于女修院内焚毁)。1917年设外语补习班,意籍传教士马伏波任教,同年创建达义小学计6个班,1935年扩至10个班(男6、女4)1942年更名“三民小学”。1947年又增至18个班(男12、女6),1947年筹备成立金科中学,与阚疃金石中学为姊妹学校。1948年“三民小学”更名为“耀华小学”,直到建国后1954年政府接收改名“和平小学”。“文化大革命”后停止宗教活动,神父和2位修女下放农村,房产收归阜阳房产委员会。1980年落实宗教政策,因原房拆除,阜阳市房产局从南关二里井购房4间,又新建教堂1座,1985年8月15日霍神父作了开堂首场弥撒,宗教活动正常。太和县天主堂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法籍。谁能帮忙找到清代梁谳的有关资料和后人,谢谢 梁 巘(一)梁 太 明梁巘(1710年—1788年后),字闻山、文山,号松斋,又号断砚斋主人;祖居亳州十九里镇,后居住在亳州城里夏候巷街(现夏候小学西跨院),殁后埋葬在十九里集南一里半杜庄村后。{曾祖父粱继宗;祖父梁尔禄,字天赐,国学生;父亲粱接孟,字介贤,候选经历,敕赠文林郎(文职、正七品);兄粱峰,字屏山、号六松,性孝友,善文章、工书法。梁巘长子俊业,早卒;次子伟业,嘉庆六年(1801年)辛酉拔贡,官浙江于潜县知县。业师陈师古,字圣绪,乾隆九年(1744年)甲子科举人。门生有姚莲府、萧景云、王鲁庵、许春林等。}清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敕授文林郎壬午科举人,由咸安宫教习转任湖北巴东县知县;寿州(今安徽省寿县)循理书院院长(山长)。其在书法上的成就远大于政治,他与乾隆年间五位(张照、王澍、刘墉、王文治、梁同书)重要书家齐名,为清代著名书法家之一。据文献记载:梁四岁能诵《毛诗》,十二岁读完经、史,善文章、工书,志向高洁;《亳州志》记载:梁巘弱冠时随兄峰就读于金陵“钟山书院”,业师陈师古;在就读时,他的座右铭是“生有知,死有闻。死而无闻,与草木何分!然而,命运多舛,他多次进京赶考都“名落孙山”。五。晋城的所有高中有那些? 晋城的高中:1、晋城市第一中学晋城市第一中学校是山西省首批重点中学、示范高中,其前身是爱国人士马骏先生于1929年创办的崇实中学。1945年,由太岳军区和太岳行署创办太岳二中,当年易名为晋豫中学;1949年山西省人民政府成立后,改名为山西省立晋城中学;1952年又改名为山西省晋城第一中学;1985年定名为晋城市第一中学校。学校曾被清华大学确定为“新百年领军计划”优质生源基地,同时获得北京大学“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资质,并成为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开大学等名校生源基地。2、山西省阳城县第一中学校山西省阳城县第一中学校位于晋城市阳城县桥东路,始建于1952年,1958年增设高中班。该校现有中学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和一级教师多人。有3栋教学楼,另外还有宿舍楼、餐厅、办公楼、图书楼、田径场、篮球场、多媒体电教室、微机室、实验室等硬件设施。3、高平市第一中学高平市第一中学简称高平一中,从1952年9月建校,曾两迁校址,六易校名,1993年6月随高平撤县设市,定名为“高平市第一中学校”。让学生浸染于“智慧与创造、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积极与进取、严肃与活泼”的精神氛围,是高平一中全体教职工不变的信念。教学楼正中央悬挂着“严、细、实。

#骊山#李秋水#宝塔山#蔺相如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