善化寺旅游攻略
大同善化寺简介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大同市城区南街西侧,创建于唐代,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辽末保大二年(公元1122年)大部毁于兵火,金初,该寺上首圆满大师主持重修,历时15年告竣。明正统十年(1445年)改称今名善化寺。寺院占地3万多平方米,建筑布局仍保留唐代风格。主要建筑坐北朝南,沿中轴线依次排列着天王(山门),三圣殿和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左右为东西朵殿,前端两侧为阁楼式建筑普贤阁和文殊阁,三圣殿前两侧有东西配殿。寺内建筑高低错落,主次分明,左右对称,雄伟壮观。殿内保存有塑像、壁画、碑刻等珍贵文物。善化寺以其历史悠久,保存辽金时期建筑多而闻名中外。
善化寺是怎样布局的? 善化寺采用中轴线对称形2113式,布局5261严谨,主次分明。寺内主体建筑4102大雄宝殿却是辽代原物,普贤阁、三1653圣殿及山门等为金代所建。大雄宝殿建在一个高台上。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屋顶形式单檐庑殿顶,其做法是典型的辽代风格(屋面较平,上面的屋脊甚短)。殿内正中佛坛上有塑像五尊,称五方佛,衣纹流畅,姿态容貌端庄。东西两边有金塑护法二十四诸天。普贤阁,平面呈方形,两层,中有腰檐,顶为歇山式,楼上设围廊栏杆,很有情调,可谓中国佛教建筑之典型气质。普贤阁三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间,也为单檐庑殿顶。普贤阁
善化寺的由来? 善化寺位于山西省大同市南部,始建于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坐北向南,面积13 900多平方米。现存山门、三圣殿、大 雄宝殿、普贤阁以及文殊阁遗址。。
善化寺简介50字快一点的,急急急 善化寺俗称南寺,位于山西大同城内永泰门内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面积13900多平方米。沿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山门、三圣殿、大雄宝殿。大雄宝殿两侧有观音殿和地藏。
善化寺的基本信息 善化寺俗称南寺,系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山西大同城内西南隅。始建于唐。玄宗时称开元寺。五代后晋初,改名大普恩寺,俗称南寺。辽代遗构大雄宝殿坐落在后部高台之上。大雄宝殿乃是善化寺之最大殿宇,前有月台,左右设有钟鼓二楼。大殿面阔七间,进深五间,殿内正中供有五方佛像,从东往西依次排列:东方阿闪 佛、南方宝生佛、中央毗卢遮那、西方阿弥陀佛、北方微妙闻佛。殿内东西两侧砖台之上置有二十四诸天塑像,神态各异,性格鲜明。殿内西、南两壁之 上,存有清朝康熙二十五年至四十七年所绘壁画,内容均为佛教故事。三圣殿是善化寺中殿,建于金代天会至皇统年间。正面佛坛之上供有“华严三圣”佛像三尊,中为释迦牟尼,西为普贤菩萨,东为文殊菩萨,故而此殿称为三圣殿。普贤阁,面阔三间,进深三间,乃是一座三间见方重檐九的两层楼阁,高高耸立于寺院之内,建于金代贞元二年。楼阁坐西向东,阁内置有木梯,可登阁远眺。山门位于善化寺最前沿,也称正门,门内两侧塑有四大天王塑像。善化寺是一组比较完整的辽金时期建筑群,气势宏伟,粗犷豪放。寺院坐北向南,前有山门,中为三圣殿,后为大雄宝殿。大雄宝殿前左为文殊阁遗址,右为普贤阁。整个寺院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