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99.19%!杨浦最大体量旧改地块高比例签约生效,3000余户居民告别旧里生活

2020-07-23新闻15

杨浦区旧改捷报频传!继7月17日定海路街道129、130街坊正式签约首日高比例生效后,大桥街道89街坊今天也迎来了“二次征询”正式签约首日。该地块是杨浦区旧改征收以来单体体量最大的基地,共有2953产、3000余户,截至7月23日下午四点整,已累计签2929产,签约率99.19%。

杨浦区大桥街道89街坊为市区联手储备项目,征收范围东至临青路,南至杨树浦路,西至松潘路,北至周家牌路,总建筑面积92284平方米。地块内均为旧里房屋,居住条件差,因年久失修,房屋结构破旧,墙体开裂、屋顶渗水等情况频发,加上电线老化等公共安全隐患突出等现象,居民群众要求旧改愿望十分强烈。如今一朝梦圆,居民们兴高采烈相聚在一起,在锣鼓声、欢呼声中,共同庆祝这个期待已久的时刻。

“旧改是杨浦最大的民生”。近年来,杨浦区旧改按下“加速键”,去年旧改征收首次突破1万户,今明两年目标旧改各1万户,计划2022年全面完成成片二级旧里改造任务。89街坊征收基地的签约成功预示着杨浦今年征收1万户的目标实现指日可待,将有更多旧里居民能够早日搬离老旧房屋。

层高不足1.2米,有居民一辈子没在家里直起过腰

“这是最后几次刷痰盂罐了,以后想刷也没得刷咯!”杨浦区大桥街道周家牌路居民区里,65岁的汤阿姨一边洗刷着痰盂,一边玩笑着说道。即将告别“拎马桶”“刷痰盂”的生活,汤阿姨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

这里的房屋大多是石库门和广式里弄,一个小小的门洞里,前楼、后楼、客堂间、亭子间、二层阁、三层阁……这些本该是一幢石库门的不同房间,却住着四五户不同的人家。

汤阿姨和老伴儿住在“前楼”和“三层阁”,每间面积都不超过10平方米,这样两间小小的屋子里,最多的时候住了近十个人。“我们这两间还算楼里条件最好的。”汤阿姨指着木楼梯一侧的一扇小门向记者介绍,“二层阁”是楼里条件最差的一间,层高不足1.2米,许多住在这里的人甚至一辈子都没有在家里直起过腰。

再过两天,汤阿姨就要搬去位于美兰湖的新家,和女儿一家一起生活,共享天伦之乐。要离开住了40多年的老宅,汤阿姨还有些不舍。临走前,汤阿姨和两个要好的“小姐妹”坐在屋子前“嘎讪胡”,珍惜这最后的相聚时光。

化解矛盾,“老书记”搭起“连心桥”

由于89街坊房屋历史悠久,户主大部分已经年迈或去世,共有产遗产纠纷矛盾比较多。因此,“家庭内部意见不统一”成为很多家庭迟迟不签约的主要原因。

面对困难和挑战,大桥街道党工委将近年来旧改工作中总结成的“好经验”固化成“好制度”,推出了“老书记工作室”、“心桥工作室”等调节机制,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居民与征收公司之间搭好“连心桥”,解开居民们的心结。

今年58岁的张翠红曾经是周家牌路居委会党工委书记,刚刚退休2年。这次89街坊旧改,她和另外两名“老书记”组成了“老书记工作室” ,利用“熟人”优势和群众工作经验,协助征收公司、街道居委干部一起化解居民矛盾,在这次征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去年90街坊旧改,张翠红就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征收工作,对最新政策较为了解。更重要的是,她是土生土长在这里的“原住民”,也是在居委会工作了18年的“老书记”。对她来说,协调工作的对象不仅仅是一份“重点推进名单”,更是相处了大半辈子的“金乡邻”。

“原本见面就要‘打相打’的兄弟,经过调解现在都开开心心签约了,一起送来了锦旗。”张翠红指着墙上的一面锦旗对记者说,有些家庭成员之间矛盾很深,是多年积累下来的,此时熟悉情况的“老书记”们更懂得如何寻找突破口,以情动人,化解矛盾。同时,只要“老书记”们一出场,居民心里天然就对经办小组多了三分信任,大大推进了征收工作的速度。

另一边,大桥街道党工委还邀请司法所、人民调解委员会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站的调解员、律师、志愿者等组成“心桥工作室”,“朝九晚九”驻扎在征收基地,随时为居民家庭纠纷化解提供法律咨询。

作者:蒋竹云

摄影:叶辰亮 蒋竹云

编辑:朱伟

责任编辑:王蔚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