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智能手机几乎成为必备用品之后,还有什么数码设备能够乘此大任呢?显然,很多科技企业将宝押到了AR眼镜上。如今,苹果的AR眼镜Apple Glass已经出现了多轮爆料,甚至据称富士康代工的苹果AR项目半透明镜片已经进入试产阶段,而华为AR眼镜的专利也多次被曝光,并且在日前有传言称,LG方面也准备加入到研发AR眼镜的大军之中。
近日根据韩国媒体的报道显示,LG电子正在与日本运营商NTT Docomo合作开发一款重量仅有79.38克的AR眼镜,预计其将于明年在日本市场开售。而官方则表示会将AR眼镜作为其未来的主要业务之一,并一直积极开发相关技术。
AR即为增强现实技术,其是以数据与成像技术为基础,将虚拟现实以3D形态展示,这种技术的目标是在屏幕上把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有机的结合在一起,并能够进行互动。AR的实现过程是通过摄像头或者其他传感器收集现实中真实场景的数据,然后将数据传递给处理器进行分析与重建,并计算虚拟场景与真实场景的融合,最终向用户展示合成之后的图像。
尽管看上去非常炫酷,但AR技术为何会被科技企业情有独钟,其实此前苹果的CEO库克就曾非常直白的说出了原因,他表示,“AR是苹果的下一笔好生意”。而苹果等科技企业将目光聚焦在AR设备,并选择眼镜作为载体,其实与此前选择将手表智能化一样,是希望能够打造出一款大众化的流行产品。
事实上早在2012年,也就是智能手机方兴未艾之时,谷歌就推出了一款被命名为Google Glass的AR眼镜。其内置德州仪器的OMAP 4430处理器、GPS、720P摄像头,以及透明显示屏,可实现例如语音通话、视频直播、声音控制拍照,以及标注现实等等大量在当时看起来极其酷炫的功能。
但Google Glass失败的直接原因,在于当时社会接受度以及隐私安全的风险。然而即便随着时间的推移,大众对于科技产品接受度越来越高的情况下,AR眼镜在此前谷歌退出之后却一直再没有再被大规模商用,业界普遍的看法是这类产品依旧还存在着很多突出的问题,例如硬件瓶颈导致功能单一、使用场景有限,以及产品过于笨重导致很容易产生使用疲劳等。
如今从苹果到华为,再到LG,各家都已经传出或将在AR眼镜这一市场有所作为,外界推测最为核心的原因,极有可能就是5G网络的到来。由于AR是重度依赖运算能力的技术,因此为了实现高质量的信息捕捉与画面渲染,想要实现更为出色的画面呈现效果,AR设备就需要更高性能的计算单元,因此此前AR设备需要借助智能手机或其他设备完成画面渲染等处理,并且还要面临着数据传输延迟的问题,但如果仅在本地完成计算,则设备的体积将将增大。
而在如今5G网络定义的三大场景,即eMBB(增强移动宽)、URLLC(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以及mMTC(海量机器类通信)则为AR设备带来了高速率、大容量、低时延三大特性。通过高速率和低延迟的5G网络,让AR设备能够实现与云端保持稳定连接,将画面渲染等需要高性能计算的任务交给云端完成,使得设备本身只需要进行数据采集与显示即可。
因此这就意味着在得到了5G的加持后,AR设备将不需要配备高性能处理器及相应的散热单元,这就为其轻量化提供了可能性。在5G普及后,AR眼镜将仅需要搭载TOF镜头阵列、无线接收模块、光波导投射系统,以及电池等元器件即可,在确保足够轻便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实现大视场角、高清晰度、全色的AR显示。同时在今年新款iPad Pro上出现的LiDAR光学雷达,也或将是AR眼镜的有力武器,能够用来测距构建空间环境,使得其可以实现与现实更为紧密的贴合。
不过即便有了5G的利好,在大量科技企业纷纷入局的情况下,消费级AR设备这摊水显然依然不那么好蹚。因为在硬件本身暂时还没有实现质的飞跃情况下,在现有技术条件中,AR眼镜能够应用的场景非常局限,并且AR技术所强调的SLAM( 即时定位与地图构建)和目前AR技术的视场角(FOV)上限几乎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
毕竟要实现一定的沉浸感,AR设备就必须能够做到与现实世界实现无缝融合,所呈现的画面要符合人体构造和行为习惯才能确保真实感和舒适度。考虑到正常状态下,人眼左右横扫的幅宽通常在120° ,因此AR眼镜的最佳视场角也应是120° ,但问题是想要实现如此宽广的视场角,AR设备所需要的光波导镜片系统体积也就越庞大,但如果要缩设备的体积,就得把屏幕与护目镜同时缩小,这样视场角度也会跟着一起缩小。
此外,交互效率也是AR眼镜普及道路上的拦路虎。目前常见的语音交互其实是一种指向性很明确的模式,且在复杂环境下的效率相对低下。而在此前曝光的苹果相关专利中,所出现的眼动追踪方案,虽然看上去确实很酷炫,但这项技术实际上对于高频率使用并不友好,长时间使用将很容易导致眼部疲劳。
最后一点,则AR设备就是续航与佩戴体验之间的不可得兼。在如今电池技术没有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情况下,越长的续航往往就意味着越大的体积,也就是将带来越糟糕的用户体验,反之较小的电池组带来的则是需要频繁充电的烦恼。
事实上这些问题并不是凭空而来,目前在AR领域最知名也是最能融资的初创企业Magic Leap无奈转型,就是因为这类设备的使用场景局限性、交互方式效率低下、续航和佩戴体验不可兼得等问题所导致的结果。在累计获得了30亿美元的融资之后,Magic Leap在今年春天宣布裁员50%,并暂时放弃消费者业务,转向企业市场。
而在我们看来,AR眼镜可能暂时还无法像当初智能手机一样颠覆消费级电子市场。其更多的可能是与智能手表/手环一样,首先成为智能手机的补充存在,再将TWS耳机、智能手表,乃至智能手机的部分功能移植之后,用更加有科技感的设计来吸引想要尝鲜的用户率先体验,以在初期先成为甜品级产品,而不是一个“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