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蕴处界缘起四谛 缘起是什么意思?

2021-03-09知识4

有哪些佛经,其中教理是不管哪个法门都必须先了解甚至掌握好,作为基础?

蕴处界缘起四谛 缘起是什么意思?

“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是什么意思? 五蕴五蕴分别是色2113蕴、5261受蕴、想蕴、行蕴、识蕴五种。在五蕴中,除了第一个4102色蕴是属物质性的1653事物现象之外,其余四蕴都属五蕴里的精神现象。五蕴理论。五蕴实际上是佛教关于人体和其身心现象都是由哪些要素构成的理论。五蕴的“蕴”是梵文的音译,意义是积聚或者和合。佛教认为世间一切有情都是由五蕴和合而成,一人的生命个体也是由五蕴和合而成的。六根【六根】《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眼、耳、鼻、舌、身、意。眼是视根,耳是听根,鼻是嗅根,舌是味根,身是触根,意是念虑之根。根者能生之义,如草木有根,能生枝干,识依根而生,有六根则能生六识,亦复如是。其中何根生何识,各有其界限,不相混,例如眼根只能生眼识,并不能生耳鼻等识,余可类推。六尘依于六根所接之尘有六:谓色、声、香、味、触、法,它是为六尘。尘即染污之义,以能染污情识之故。一.色:谓眼所见者,如明暗质碍等。以能染污眼根,故谓色尘。二.声:谓耳所闻者,如动静美恶等。以能染污耳根,故谓声尘。三.香:谓鼻所嗅者,如通塞香臭等。以能染污鼻根,故谓香尘。四.味:谓舌所尝者,如咸淡甘辛等。以能染污舌根,故谓味尘。五.触:谓身所感者,如离合冷暖等。以能染污。

为什么四圣谛一法成就四果圣人? 四圣谛:苦、集、灭、道。四果圣人: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阿罗汉。四果圣人证到的四圣谛有何不同?又…

想请问一下,学佛法是不是要学四圣谛的? 作者:妈妈等着我回家链接:四圣谛是什么?妈妈等着我回家的回答来源:知乎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请…

心性,怎么理解? 心性”是佛教大小乘法中的核心课题。由于对“心性”概念的不同理解,所以形成了各种不同的“心性”观。在解脱论上,有的把“心性”当成证果根据,有的则把“心性”当成趣向。

缘起是什么意思?缘起\"即\"诸法由因缘而起。简单地说,就是一切事物或一切现象的生起,都是相待(相对)的互存关系和条件,离开关系和条件,就不能生起任何一个事物或现象。。

四【圣】谛是什么? 所谓四圣谛,就是苦谛、集谛、灭谛还有道谛;谛的意思,就是真义、实义、如义、不颠倒义、绝虚妄义;所谓…

“五蕴、六根、六尘、十八界、十二因缘、四谛”是什么意思? 五蕴:色受想行识 五蕴:色受想行识 六根:眼耳鼻舌身意 六尘:色声香味触法 十八界:六根、六尘、六识 十二因缘:一无明 二行 三识 四名色 五六入 六触 七受 八爱。

佛教《杂阿含经》的内容及译文是什么内容? 梵名Sam。yukta^gama,巴利名Sam。yutta-nika^ya。音译作散瑜乞怛迦阿甘。凡五十卷。刘宋求那跋陀罗译。收于大正藏第二册。为北传四阿含之一。关于杂阿含名称之由来,据五分。

蕴不摄无为,为什么处和界可以摄无为呢? 譬如二乘的无我法2113,都是依世俗法蕴处界5261来观察,证知这些世俗法都是4102无常、苦、空、不净1653、无我,这是蕴处界世俗法的真谛,所以名为世俗谛。而二乘解脱道的世俗谛,都只是在入胎识—如来藏本识—所出生的蕴处界等世俗法上用功观行,所断是依世俗法蕴处界所生的我见、我执、我所执,所修是依蕴处界等世俗法而修的四谛、八正等三十七道品法,都不涉及万法的实相,所以说一般人所知的世俗谛所观、所修、所证绝非真实法,都不是法界实相的修证。而真正世俗谛所修、所观、所断、所证的,都是依本识的实存为大前提来闻熏观修的,所闻熏观修的对象则是本识如来藏所生的有为界之蕴处界等诸法;由此缘故,说阿含道的蕴处界缘起性空之法,绝对不是真谛、胜义谛,只能说是世俗谛。但是蕴处界等世俗法都依无为法的如来藏心体才能生起,而本识如来藏自身却又有能生万法的无漏有为而常住的法性,所以既是空如来藏也是不空如来藏。空如来藏,是说入胎识自身并没有色蕴之法,也与六尘中的种种烦恼不相应,从无我见、我执、我所执,所以名为空如来藏,这是他无为法性的功能;不空如来藏,是说他真实存在,是真实心,有真实的自性,因为他能出生万法(能出生十八界及识阴。

#蕴处界缘起四谛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