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兰州7月23日电 (魏建军 艾庆龙)“慈王农庄让我们村真正有了产业,有了收入的村集体经济的腰杆子也硬了。”甘肃临夏州临夏市折桥镇副镇长张志强说,以前这里是废弃砖窑厂,因污染环境被关闭后一直荒着,后来村里经过改造,变成了一个微型田园综合体。
“金色田园——慈王农庄”位于临夏市折桥镇慈王村,该项目紧紧围绕脱贫摘帽后如何实现民众稳定增收的问题,立足于该村独特的区位、交通、农业种植基础等优势,对废弃的慈王砖厂进行覆土填埋,盘活资源建成了以农耕体验、科普研学、观光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
“村上以前没有农家乐,农庄3月份运营后周边催生了6家农家乐。”张志强介绍说,慈王农庄占地约110亩,现已完成土地平整和改良、路面夯土铺设、水系打造、功能用房、入口广场、围墙、附属设施、亮化美化等建设内容。儿童游乐、田园烧烤、餐饮等配套设施正在抓紧建设当中。
图为学生们在农庄体验采摘。杨艳敏 摄
慈王农庄作为现实版的“QQ农场”,市民可通过小程序认购不同价位、不同大小(约10至20㎡)的地块,自主选择种植各种蔬菜,定期施肥、浇水、收割,还可通过手机端监控视频系统,随时掌握农作物生长情况。市民在耕种的过程中感受农耕文化、体验农耕生活,拓宽社交领域。
张志强说,该项目由慈王农庄合作社负责运营,收益归集体所有。项目的运行将有效解决村集体经济薄弱的问题,切实增加群众收入。同时,可吸纳周边20余名精准扶贫户就近就业,月工资1500-2000元左右,可实现持续稳定增收。
“交给村上的合作社来运营,合作社不仅有事可做,而且真正有收益了。”张志强认为,合作社自主经营自助收益,可以拿出更多钱来关心弱势群体,做一些公益,村民也更加信赖基层组织。如此反复,可腾出更多资金来做实事,主要还是给村上培育一个持续增收的产业。
不仅如此,慈王农庄还设有研学课堂,成为临夏州中小学生普及农耕文化知识、传授中华农耕文明的实践基地。同时,该农庄还将配套运行综合商店(电商服务中心)、餐饮服务等基础设施,进一步方便游客体验,拓宽群众创收增收门路。
临夏市实验小学教师罗仁丽表示,该校学生大多出生在城市,平常都是爸爸妈妈把菜做好后端到桌子上,或者把他们带到超市去介绍这什么菜,具体怎么种的,怎么长的,好多孩子都不了解,而课堂上了解的也较少。来到实地,亲身体会,自己动手,“回家炒的这盘菜都非常香”。
“劳动美任何时候都不应该丢弃。”罗仁丽说,此次带孩子们来,让他们通过一些简单的劳动,来认识感受田间劳作。同时,通过采摘让孩子们理解在炎炎夏日下,干农活的不易。这里面注入了自己的劳动成果,希望能够教育他们爱惜粮食。
据了解,该项目是折桥镇打造“特色文旅小镇”的重要节点,是贯彻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旅深度融合的具体实践。该项目的实施及运营,将推动乡村旅游产业快速发展,辐射带动周边农家乐经济,从而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活跃群众求发展、谋致富的思路,实现不断增收的目的。
张志强说,如今城里人远离了农村,对于农耕方面的知识也逐渐淡薄,但同时人们又向往着田园生活,故通过“农场社交”的模式把人们吸引过来。另外,给中小学生普及农耕文化,体会农耕文明,让大家知道农耕文化是中华文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渊源。(完)
【编辑:房家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