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核事故应急控制区污染区分界 核事故应急防护措施有哪些

2020-07-23知识15

国家核应急预案的核设施核事故应急响应 3.1 响应行动核事故发生后,各级核应急组织根据事故的性质和严重程度,实施以下全部或部分响应行动。3.1.1 事故缓解和控制迅速组织专业力量、装备和物资等开展工程抢险,缓解并控制事故,使核设施恢复到安全状态,最大程度防止、减少放射性物质向环境释放。3.1.2 辐射监测和后果评价开展事故现场和周边环境(包括空中、陆地、水体、大气、农作物、食品和饮水等)放射性监测,以及应急工作人员和公众受照剂量的监测等。实时开展气象、水文、地质、地震等观(监)测预报;开展事故工况诊断和释放源项分析,研判事故发展趋势,评价辐射后果,判定受影响区域范围,为应急决策提供技术支持。3.1.3 人员放射性照射防护当事故已经或可能导致碘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情况下,按照辐射防护原则及管理程序,及时组织有关工作人员和公众服用稳定碘,减少甲状腺的受照剂量。根据公众可能接受的辐射剂量和保护公众的需要,组织放射性烟羽区有关人员隐蔽;组织受影响地区居民向安全地区撤离。根据受污染地区实际情况,组织居民从受污染地区临时迁出或永久迁出,异地安置,避免或减少地面放射性沉积物的长期照射。3.1.4 去污洗消和医疗救治去除或降低人员、设备、场所、环境等的。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及特点 (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 事故应急救援的总目标是通过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尽可能地降低事故的后果,包括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和环境。共1 问:核事故应急防护措施有哪些?答:在核事故发生的早期、中期、晚期,根据不同情况采取相应的。http://www.cpnn.com.cn/2014xny/hn/201502/t20150212_783182.html我国建立了多少级核应急组织体系 截止2019年7月10日,我国建立了三级核应急组织体系。核事故应急管理主要包括建立应急管理体制、制定相应法规、审批应急计划、做好应急准备、组织和指挥应急行动等。各国国情不同,应急管理体制也不尽相同。中国对核电厂事故应急工作实施国家、地方(省、直辖市、自治区)及核电厂营运单位的三级管理。核电厂由于采取了核安全纵深防御原则和不断强化核电厂的安全文化,核电厂的安全性是有保证的,但仍然不能完全排除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一旦发生核事故,为了控制或者缓解核事故、减轻核事故后果而采取的不同于正常秩序和正常工作程序的紧急行动,最大限度地减轻事故对人员和环境的不利影响,这就是核事故应急。扩展资料国家设立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组织、协调全国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根据实际需要设立核事故应急协调委员会,组织、协调本行政区域内的核事故应急管理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放射性污染防治法》第26条是对国家建立健全核事故应急制度的规定。核设施潜在危害较大,一旦发生事故有可能对环境造成放射性污染,后果可能比较严重。因此加强对核设施事故的场内、场外应急管理和应急响应,建立健全核事故应急制度,做好应急准备。环境污染事故等级分为几类,有哪些标准一、环境污染事故环境污染事故是指由于违反环境保护法规的经济、社会活动与行为,以及意外因素的影响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等原因使。历史上共有几次核电站事故?原因是什么? 17次。一、1979年3月28日三2113英里岛核电站事故。5261三英里岛核电站2号反应堆发4102生的放射性物质1653外泄事故是美国历史上最为严重的核电站事故,尽管此次事故并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二、1966年1月17日帕利马雷斯氢弹事故。在西班牙海岸上空进行加油时,美国一架B-52轰炸机与KC-135加油飞机发生相撞。撞击之后,加油机彻底毁坏,B-52轰炸机惨遭解体,所携带的4 枚氢弹“逃离”破裂的机身。其中两枚氢弹的“非核武器”撞地时发生爆炸,致使490英亩(约合2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放射性钚污染。搜寻人员在地中海发现了其中一个装置。三、1986年4月26日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切尔诺贝利核泄漏事故被称之为历史上最严重的核电站灾难。1986年4月26日凌晨,位于苏联乌克兰加盟共和国首府基辅以北130公里处的切尔诺贝利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发生爆炸,更多爆炸随即发生并引发大火,致使放射性尘降物进入空气中。据悉,此次事故产生的放射性尘降物数量是在广岛投掷的原子弹所释放的400倍。四、1968年1月21日图勒核事故。由于舱内起火,美国一架B-52轰炸机的机组人员被迫作出弃机决定,在此之前,他们本可以进行紧急迫降。B-52轰炸机最后撞上格陵兰图勒空军基地附近的海冰,导致所。事故应急救援的基本任务包括哪些 事故 应急救援 的基本任务包括下述几个方面: 一、立即组织营救受害人员,组织撤离或者采取其他措施保护危害区域内的其他人员。抢救受害人员是 应急救援的首要任务,在应急。

#应急管理体制#核事故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