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山穹窿顶部放射状裂隙构造控制的矿体 在火山穹窿中部火山颈周围因岩浆上升时对其上覆地层的冲击和隆起作用产生放射状张裂隙(力学机制见前面有关章节),常被热液充填成脉状矿体。著名的美国坎拉依特多金属矿田就产在一个椭圆形的火山穹窿中(图12.8)。矿田内的绝大多数矿点和矿床均是沿从穹窿中心向外呈辐射状分布的岩墙和裂隙产出。矿脉厚度不大,延伸不远,但数量相当多。从中心向外分为六带:即Ⅰ带(石英和黄铁矿脉),Ⅱ带(黄铜矿—黄铁矿—金—石英矿脉),Ⅲ带(黄铜矿—石英—硅酸盐矿),Ⅳ带(含银的方铅矿—碳酸盐—石英脉),Ⅴ带(含方铅矿、银、黝铜矿和淡红银矿的碳酸盐矿脉),Ⅵ带(含少量石英的无矿碳酸盐脉)。表明由中心向外成矿温度逐渐降低,成矿溶液来自穹窿中心的正长—闪长岩株,然后受穹窿构造控制向四周流动,沿放射状裂隙充填成矿。图12.8 怀俄明州坎拉依特火山穹窿平面图(据翟裕生,1984)1—正长岩;2—闪长岩;3—辉长岩、玄武岩;4—安山质、玄武质和粗面质岩墙;5—锥形板状侵入体;6—熔岩;7—放射状裂隙;8—矿床
裂隙在岩石中相互交叉贯通e68a84e8a2ad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31333433616234,形成了各种各样的组合形式。从其含水性和导水性来看,裂隙的组合形式大体上可分为网状组合、脉状组合及网脉状组合三种(图10-3)。图10-3 岩石裂隙组合形式平面示意图网状组合是由两组或两组以上方位不同和大小相似的裂隙互相交叉,组合而成的网格状的裂隙。岩石被切割成很多岩块。网状组合的裂隙分布密度比较均匀,裂隙连通性较好。如玄武岩的柱状节理,在平面上呈六角形网状组合;沉积岩中的两组平面扭节理,呈菱形网格状组合,并与层面裂隙组合在一起,将岩石切割成菱形块体;风化裂隙则呈不规则的裂隙网状组合。脉状组合是由一条或数条规模较大的主干裂隙与许多细小的分支裂隙组成的裂隙脉或裂隙条带。如张性断层的裂面与其影响带中的细小裂隙构成脉状组合;沿侵入岩体接触带上发育的构造裂隙也常为脉状组合。这种组合形式的裂隙,透水性很不均匀。主要的导水通道是主干裂隙。分支裂隙及更细小的微裂隙导水能力较小,对主干裂隙的水只起着汇集和调节作用。脉状组合的裂隙主要受断裂构造控制形成,呈脉状或条带状分布,可以延伸到地下很深处。深部基岩地下水,尤其是与断裂。
构造裂隙 在东西向的洋盆挤压俯冲作用下,中甸岛弧区西斑岩带产生NNW向左行走滑雁列式断裂构造系统,该断裂系统是形成矿区含矿花岗闪长斑岩呈“雁列式斑岩脉”产出的控制因素,矿区内。
垂直于牙面的薄层结构,在磨片中呈裂隙状结构 正确答案:B
有关火山构造的问题 你这个问题的火山口最少经过两次喷发,第一次喷发固结后再形成环状或放射状的裂隙,第二次喷发是以先溢出的形式,溢出的熔岩物质充填了已经形成的环状构造和放射状裂隙构造中的.
裂隙产状如何分析及表示??? 在勘察区内基岩露头量测裂隙并经统计后主要有以下两组优势产状:①Ⅰ组:309°∠85°,裂隙间距1~3m,多呈闭合,部份张开1~5mm,局部充填少量可塑状粘性土,结合程度差,。
垂直于牙面的薄层结构,在磨片中呈裂隙状的结构为() A.无釉柱釉质 B.釉板 C.釉 参考答案:B
裂隙产状如何分析及表示??? 裂隙产状如何分析及表示?裂隙在地质报告中的产状如何表示,勘查中对一个具体裂隙是如何分析其产状的,麻烦详细举例说明,谢谢。在勘察区内基岩露头量测裂隙并经统计后主要有。
裂隙的几何特征 7.2.1.1 张开度隙宽是裂隙两个壁面之间的距离,用以度量裂隙的张开程度,所以又称张开度。按张开度划分,有开裂隙、闭裂隙和隐裂隙三种类型。①开裂隙是具有明显开口的缝隙,两壁岩石脱离接触。这种裂隙储水空间大,含水量多,导水能力强。②闭裂隙的两壁非常贴近,且在许多点上直接接触,用肉眼能够清楚地看出裂隙的存在,但看上去裂隙是闭合的。这种裂隙储水空间很小,导水能力和含水量均较微弱。③隐裂隙是用肉眼不易观察到的裂隙,通过岩面着色的方法可以识别出它的存在。隐裂隙基本不导水,也不含水,经过后期的构造变动和风化作用改造以后,可以变为开裂隙或闭裂隙。裂隙的几何形态大多是不规则的,裂隙的张开度一般可以用平行板模型的等效水力隙宽表征:地下水科学概论(第二版·彩色版)式中:b为等效水力隙宽,即平行板之间的距离;q为通过单位长度裂隙的流量;g为重力加速度常数;v为运动黏滞系数;I为水力梯度。由式(7.1)可知,裂隙的导水能力对隙宽的变化最敏感。因此,裂隙岩体中隙宽较大的裂隙主要起导水作用,构成了导水裂隙系统;小裂隙发育密集,主要起储水作用,组成了储水裂隙系统。7.2.1.2 粗糙度粗糙度是度量岩石裂隙壁面粗糙程度的指标,一般用。
东非高原是岩浆沿线性裂隙喷出形成的熔岩高原,也就是说是岩浆上升冷却凝固形成的, 在1000多万年前,地壳的断裂作用形成了这一巨大的陷落带.板块构造学说认为,这里是陆块分离的地方,即非洲东部正好处于地幔物质上升流动强烈的地带.在上升流作用下,东非地壳抬升形成高原,上升流向两侧相反方向的分散作用使地壳脆弱部分张裂、断陷而成为裂谷带.张裂的平均速度为每年2厘米~4厘米,这一作用至今一直持续不断地进行着,裂谷带仍在不断地向两侧扩展着.由于这里是地壳运动活跃的地带,因而多火山多地震.所以并不是熔岩高原.德干高原就是熔岩高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