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弥勒又火了!这次是因为…

2020-07-23新闻11

【弥勒扶贫印记】

7月22日,弥勒可邑小镇再次登上央媒,光明日报刊发文章《旅游扶贫:好风景带来好光景》,讲述可邑等3个典型乡村旅游助推扶贫的事例。一起来看看,可邑小镇如何让旅游和扶贫相得益彰?

可邑优越的自然生态风光

可邑村全境呈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森林覆盖率达80%,生态优美,环境宜人。

原始森林中的可邑密枝山,通过悬崖峭壁和沟壑搭建的栈道、栈桥蜿蜒进入,沿途怪石嶙峋,峡谷深幽,万物葱茏,林间影下,曲径通幽,可尽情观赏各种怪石、名木、野花、虫鸟、和树藤,感受“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的山林野趣,享受沁人心扉的天然氧吧。

可邑特有的阿细民族文化

可邑村有着360多年的人文历史,是弥勒市西部民族文化走廊的起点,是蜚声中外的两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彝族歌舞“阿细跳月”的发源地之一和阿细创世史诗《阿细先基》的兴盛之地,文化底蕴厚重,民族风情浓郁。

可邑民族风情特色村寨

在建设中,可邑村始终把自然、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民族文化谋发展,走产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之路,振兴乡村经济。

可邑村立足村情和长远发展对村庄建设以及景观开发等进行了详细规划设计,村庄规划为古村风貌区、核心景观区、接待服务区、古村新韵区、山林休闲区,打造了以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为主的乡村旅游品牌。

民族风情特色村寨、特有的阿细民族文化、优越的自然生态风光,让可邑村成为游客休闲度假、体验乡村人情的目的地。也让可邑集“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森林旅游示范村”、“民族团结示范村”、“中国最美休闲乡村”、“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国家4A级旅游景点、“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示范单位”、“云南省特色小镇”等诸多殊荣于一身,书写振兴乡村经济大文章。

可邑:融合让旅游和扶贫相得益彰

可邑村始终把生态、人文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立足民族文化谋发展,形成了“三融合”创建品牌,走产村融合、文旅融合、农旅融合之路,振兴乡村经济,采取“公司+小组+群众”的运行模式,以公司为主体、小组和群众参与,将集体资产入股公司,把民族文化生态旅游业做大做强,促进当地劳动力就业、促进群众增收致富、促进可邑全村长远发展。可邑村每年获得收益分红30万元,每年每户2000元的卫生奖励。

积极配合城发公司,引进云帆酒店管理公司、阿细蜜源等10余家中小型商家入驻,发展“森林度假酒店”高端服务、“帐篷酒店”体验式住宿、“彝家八大碗”特色餐饮、“默默吧”休闲酒吧等旅游业态。

同时,在景区建设西三镇农特产展销中心,开发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彝族小三弦、刺绣、挂包、等彝族风情旅游系列商品及阿细骨头参、核桃、蜂蜜等特色旅游农特商品,创建民族团结示范户,带动61户农民发展餐饮、民宿、民族手工艺制作等旅游延伸产业,户均增收8万元,把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优势融入旅游产业,转换为经济价值。

2019年,可邑小镇旅游产业总收入3962.49万元,游客数达162.4万余人,门票收入达1145.83万元,保安、导游、厨师、保洁等就业岗位500余个。辐射带动全镇全域旅游、苹果和核桃等种植业、山羊等养殖业的篷勃发展,实现可邑村建档立卡户21户65人脱贫。

#扶贫#就业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