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市加速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
国内首条5G+工业互联网生产线 (图片由长虹提供)
在长虹智能制造产业园,同一条生产线可同时生产6台不同型号的产品,工厂平均每2秒下线一台、年产规模达600万台新型大屏幕智能电视;
在四川爱联科技有限公司,首款国产超小体积5G通信模组下线后,大厅内外门庭若市,不少客户闻讯赶来洽谈合作……
一个个微镜头折射出我市工业正不断转型升级。
今年5月,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2019年促进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实施技术改造成效明显的地方”,是西部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
荣誉背后,是我市近年来推进工业高质量发展实施的一系列有力举措在不断加持。近年来,我市牢牢抓住制造业这个工业经济的“牛鼻子”,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从产业发展上培育新动能,从创新驱动上激发新活力,从项目投资上增强新后劲,支持工业企业步入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发展“快车道”,加速构建“6+6”先进制造产业体系,加快建设西部先进制造强市。
数据显示,2015年以来,我市累计引进5亿元以上工业项目83个,到位国内省外资金连续4年居全省第2位。2015-2019年,累计实施工业投资项目613个,工业投资年均增长12.8%;累计实施技改投资项目440个,技改投资年均增长9.5%。
平衡“全”与“专” 于增量中调结构转方式
从我市已形成的“6+6”现代产业体系来看,我市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新材料、节能环保、高端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六大重点产业,以打造电子信息产业领域的“芯-屏-智-物”产业集群为例,充分说明我市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上构“全”产业链。
从发展新型显示、智慧家庭、5G、新型功能材料、北斗卫星应用、新能源与智慧网联汽车六大创新产业来看,我市从优势产业中细分出“小切口”,在相关领域引进培育较强实力的产业项目,对应着“专”。以新型显示产业为例,我市已布局上游的偏光片、电子化学品、高铝盖板玻璃等产品,下游的智能平板电视、节能LED两面翻显示屏、超大拼接显示屏等产品,初步形成上中下游产业集聚发展良性局面。尤其以京东方、惠科为代表的新型显示产业大项目相继落户最具代表性。
如今,六大重点产业产值占工业比重达到68.5%,六大创新产业向价值链更高端攀升。我市先进制造业占制造业的40%,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引擎。
新旧转换 促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
创新、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是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环。
“随着国家新基建5G通讯网络建设加速,用于5G数据信号传输的连接器订单实现翻番,从而决定性拉动整个公司订单增长70%以上”。四川华丰总经理刘太国说,“近年来,我们加大研发投入,升级装备,在5G高速连接器市场优势凸显。”
我市坚持稳中求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品换代、生产换线、技术升级等,以科技创新激活新旧动能转换的“主引擎”。同时,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撬动企业投入上千亿元用于技术改造和升级,2015-2019年,我市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7.3%,工业投资年均增长20.6%。
此外,为加速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企业群体,我市分层分类按计划培育企业:培育大企业大集团的“领航计划”、培育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涌泉计划”、培育单项冠军企业的“登峰计划”。
目前,全市规上工业企业达1059户,其中4亿元以上企业130户;科技型中小企业超过1万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47户,高成长型企业68户、行业小巨人企业7户,数量居全省前列。
项目牵引 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重大项目是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我市将重大制造业项目作为招商引资重点,实行精准专业化招商,招大引强、招新引优,着力补前端、强中端、延后端,吸引了一大批上下游企业和项目涌进绵阳,完善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
在推进项目中,我市健全项目推进“一把手”责任制,并创新构建“五个一”工作机制,围绕重大产业项目,落实市级领导牵头,明确责任单位负责,成立工作专班跟进,制定工作方案推进,着力解决项目建设中的困难和问题,推动项目加快建设、投产达效。
在服务企业时,市级领导深入企业排忧解难,市级部门派工作组入驻重点企业,并制备发放“服务绿卡”,开通行政审批“绿色通道”,保障企业生产要素,协调解决企业生产经营中的困难和问题,助力企业加快发展。
截至2019年12月,我市工业投资连续38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技改投资连续36个月保持两位数增长。
(绵阳日报社融媒体记者 李桥臻)
编辑:谭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