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朱棣为子孙后代留下重要一手,可惜崇祯不理解,错失中兴良机

2020-07-23新闻7

两都制的存在时间十分久远,周王朝开始便有:镐京,雒邑两都。西汉高祖皇帝刘邦原定都“其固足可恃也”的洛阳,经过张良“洛阳其中小,不过数百里,田地薄,四面受敌,此非用武之国长安则金城千里,天府之国”的言论劝说,刘邦定下长安为首都,洛阳为陪都。

西汉被王莽所篡,刘秀建立东汉,洛阳和长安两者地位互换了下。1368年正月初四,朱元璋称帝,于应天(即南京)定都。然而在几十年后,靖难之役成功,朱棣选择了定都自己老巢北平(即北京),仍未裁撤南京的地位和建制,北京有的南京也有,只相差一个皇帝。这是朱棣考虑到很多现实原因所做出的高瞻远瞩的决定。

京者,国都或首都也,北京所属的北直隶,南京所属南直隶,北京所在为顺天府,南京所在为应天府。朱棣特意设下两京制,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各设一尚书两侍郎,都察院、通政司、五军都督府、翰林院、国子监等中央机构,官员的级别也和北京相同。

也就是说南京拥有的权力是北京的缩小版,江南一地尽归南京管辖。若是明朝北京领导班子全灭,也丝毫没有关系,南京的中央机构可以迅速北上接替,没有丝毫影响。中国封建历史,在前半段是以中原地区为主,后半段逐渐变为江南地区为主,江南地区成为全国财赋重地,人口数量也未逊色北方中原地区多少。

永乐大帝朱棣经过严谨考虑设计出下的两京制,却并未被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理解,错失了中兴明朝的良机。1643年3月19日凌晨李自成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作为大一统政权的明朝至此灭亡。崇祯皇帝临死前为续命明朝做出了一定努力。

北京城破前一天,朱由检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外戚家避难,吩咐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好生辅助太子朱慈烺光复大明。可是朱由检做的这一切都太晚了,残明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财赋人口重地,兵马强盛,却无合法新君降临,南京城内的勋贵大臣们相互争论立哪位藩王好,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

有人会问: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由检儿子哪去了?要么不见乱军之中,要么被人俘虏,没有一位渡过淮河,继承南京皇位。南京城内对谁当皇帝进行了惨烈的角逐,但始终没得出一个各方都满意的人选,大多是阳奉阴违暗地里生事。反而弄出了军阀割据,内乱爆发。

就是这样的南明小朝廷,愣是在满清手上坚持了二十年的大陆抗战,之后台湾依旧在抗击满清。我们试想一下,若是正统继承人太子朱慈烺带着一定的北方兵马来到南京继承大位,与北京无异,甚至强于北京,情况会怎么样,可能无法短时间内恢复旧山河,但希望还是很大。

朱棣苦心经营设计下的大局,就这样被朱由检的好面子弄没了,死到临头才知道送人走,这不是太晚了吗?朱由检要天子守国门,鼓舞全国,很好。但是能不能先把太子送走,再让太子带点人一起走。也不用朱由检怎样了,在位十七年把不错的局势弄得糜烂溃亡,明朝是时候换个皇帝了。

《明史》对朱由检的精辟评价是:“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守国门之义他做到了,续国祚之事却是干的一塌糊涂。

参考文献:《明史》《崇祯实录》《国榷》#朱棣#崇祯皇帝#汉高祖收藏

永乐大帝朱棣经过严谨考虑设计出下的两京制,却并未被后来的崇祯皇帝朱由检理解,错失了中兴明朝的良机。1643年3月19日凌晨李自成杀入北京城,崇祯皇帝自缢煤山,作为大一统政权的明朝至此灭亡。崇祯皇帝临死前为续命明朝做出了一定努力。

北京城破前一天,朱由检分送太子、永王、定王到外戚家避难,吩咐成国公朱纯臣统领诸军好生辅助太子朱慈烺光复大明。可是朱由检做的这一切都太晚了,残明据有淮河以南的半壁江山,财赋人口重地,兵马强盛,却无合法新君降临,南京城内的勋贵大臣们相互争论立哪位藩王好,能给自己带来最大的利益。

有人会问:作为正统继承人的朱由检儿子哪去了?要么不见乱军之中,要么被人俘虏,没有一位渡过淮河,继承南京皇位。南京城内对谁当皇帝进行了惨烈的角逐,但始终没得出一个各方都满意的人选,大多是阳奉阴违暗地里生事。反而弄出了军阀割据,内乱爆发。

就是这样的南明小朝廷,愣是在满清手上坚持了二十年的大陆抗战,之后台湾依旧在抗击满清。我们试想一下,若是正统继承人太子朱慈烺带着一定的北方兵马来到南京继承大位,与北京无异,甚至强于北京,情况会怎么样,可能无法短时间内恢复旧山河,但希望还是很大。

朱棣苦心经营设计下的大局,就这样被朱由检的好面子弄没了,死到临头才知道送人走,这不是太晚了吗?朱由检要天子守国门,鼓舞全国,很好。但是能不能先把太子送走,再让太子带点人一起走。也不用朱由检怎样了,在位十七年把不错的局势弄得糜烂溃亡,明朝是时候换个皇帝了。

《明史》对朱由检的精辟评价是:“亦可以知帝之蒙难而不辱其身,为亡国之义烈矣。”守国门之义他做到了,续国祚之事却是干的一塌糊涂。

参考文献:《明史》《崇祯实录》《国榷》

#明朝#朱棣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