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科普 | 在北京 盛夏夜晚的公园里简直就是一个小型的“野生动物园”

2020-07-23新闻7

周末了,我们应该去哪儿玩?动物园肯定是一个不错的选择。说到逛动物园,我们可能会优先联想到身边城市里的动物园以及野生动物园,但是它们毕竟没有生活在原生的环境下,除了一些饲养水平很高的动物园,我们经常看到的都不是动物最自然的状态。

随着大众自然科普教育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系统地去学习自然界中的动植物以及它们赖以生活的生态环境。大家更喜欢了解这些小动物身上有意思的故事,观察它们身上的细节。

在世界范围内,很多优秀的动物园还开启了夜间模式,变成了很多动物爱好者的朝圣之地。因为很多动物都是夜间活动,我们可以更完整地观察到它们的生活状态,同时由于大众喜欢猎奇的心理,在夜间身边的那些物种出现的随机性是非常吸引人的。

其实,在北京,每年夏天身边就发生着很多非常精彩的物种故事。一些在城市里生活的夜行动物,很容易被我们忽视。让我们一起走进身边的公园,看看这些夜晚活动的小精灵吧。

有人可能会问了,大黑天的我们怎么去看它们呀?会不会很危险?晚上公园蚊子多不多呀?所以去探索夜晚的公园,我们需要做一些基本的准备。

首先,我们要有一个强光手电。手电有很多种,普通的手电可能并不能把这些小动物看得很清楚。最好不要把头灯戴到头上,因为这样会不小心晃到别人的眼睛,同时很多趋光性的昆虫会往我们的脸上撞。

其次,不认识的东西不要上手去摸,有些植物跟昆虫都是有毒的,还有一些蛙类身上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寄生虫,观察不上手是最好的方式。

最后尽量穿浅色的衣服,深色的衣服更吸引蚊虫,再喷一些驱蚊液,我们就可以出发了。

我们都知道,在动物园会分很多区,比如说两栖爬行馆、狮虎山、水禽湖等,每个地方都有特定的主题跟看点,其实在我们身边的公园,晚上也是有很多看点的。那么北京夜晚都有什么好看好玩的小动物呢?

01 花园中夜晚的歌唱家

每年到了夏季,我们都会听到很多不同鸣叫的昆虫,小时候我们把它们统称为蛐蛐儿跟蝈蝈儿,其实它们有很多种。这些鸣虫通过摩擦翅膀发出声音,像拉小提琴一样,每种的叫声都会不一样,经验丰富的观察者甚至可以通过不同的声音辨别它们的种类。这个过程非常有意义,我们可以拿出手机记录下它们的声音,再顺着声音找到它们,用手电照着把它们拍下来,这样就可以对号入座啦~

近几年还有一种叫声很像斗蛐蛐的昆虫大量出现在我们身边,在每年7月份我们经常可以听到它的叫声,但很意外的是这些声音往往是从树上面传过来的。难不成蛐蛐儿还能上树?其实这是一种树蟋,在花鸟市场经常能看到它们的身影,俗称竹蛉。绿色的身体,动听的声音。它在我们身边还是很常见的,一直受鸣虫爱好者们的喜爱,一般它就在灌木上活动,我们不用弯下腰就可以观察到它,运气好的话,还能看到它们蜕皮哦!

02 美丽的昆虫蜕变

在很多人的童年里,都与蝉打过交道,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季鸟儿。晚上抓一只蝉的若虫(季鸟猴儿),放在纱窗上,观察它们的羽化,会给我们留下很深的印象。从一个圆滚滚的虫宝宝变成有翅膀蝉的蜕变,这个过程总会让我们感叹大自然的神奇。它们的一生大部分时间都在土里度过,有的蝉甚至会在土里生活17年之久,但是变为成虫之后寿命却很短,繁衍生息后生命就很快结束了。世界上不同物种之间虽然生活千差万别,但是大家的使命都是相同的。

观察蝉羽化是很多自然爱好者每年必看的内容。在北京城市里我们一般可以看到四种不同的蝉羽化。最早出现的是一种很小的蝉,它的名字叫蟪蛄,俗称小热热儿。然后在7月份,城里大个体的蝉就开始出现了,它是身体黑色的黑蚱蝉,北京话叫大麻或者麻季鸟儿。西边的公园我们偶尔会看到鸣鸣蝉,俗称乌英哇,源于它的叫声是“乌英哇~乌英哇~”这样的。最后出现的蝉叫蒙古寒蝉,老北京话叫他伏天儿,也是根据它的叫声谐音过来。如果可以打卡这四种蝉的羽化,是一件很酷的事情~

03 湿地公园里的精灵

很多公园都有池塘,有水的地方就自然会生活着一些水生的动物,比如一些鱼类、蛙类,水生昆虫等等。夜晚拿起手电,在池塘边我们会收获很多意外的惊喜。可能在一个1平米不到的区域就可以看到大量的物种,非常的有意思。

最受大家喜爱的莫过于那些青蛙了。在城里公园的水边,分布着4种不同的蛙类,其他的几种就要去郊外观察了。像我们经常说的青蛙,其实指的是两种蛙,一种叫黑斑侧褶蛙,也是最常见的一种蛙。

另一种更绿的但小一号的青蛙叫金线侧褶蛙。相对比较少见,并不是每个公园都可以看到。

在雨后,我们经常还会看到一种像小蛤蟆一样的蛙,它的名字叫北方狭口蛙,受到惊吓的时候身体会鼓起来,所以我们也叫它气鼓子,平时都会在土里生活。

最后一种,就是其貌不扬的癞蛤蟆了,中华大蟾蜍,虽然长得不好看,耳后还有2个分泌毒液的蟾酥腺,有一定的毒性,但是它在城市生态系统中非常重要。捕捉害虫的量远超其它蛙类,是我们身边最值得尊敬的动物。

04 可爱的小刺猬

在城市公园的夜晚,还可以看到一些可爱的哺乳动物,最常见的就是小刺猬了。在北京生活的刺猬是黑龙江刺猬,也叫远东刺猬,这个时间它们往往会出来觅食,在公园的草地里抓一些小昆虫吃。甚至有一些流浪猫的投喂点儿,也经常会看到小刺猬的影子,它们也喜欢吃猫粮。

刺猬虽然可爱,但是我们可不能轻易上手去碰它们,除了它们身上的刺扎手以外,它们身上都会有大量的寄生虫,有的时候我们甚至会看到刺猬身上有一些像“小果子”一样的球球,其实那些是正在吸血的蜱虫。蜱虫不仅会吸血,还会传播很多可怕的疾病,在这里我们一定要注意。

只要有机会,推荐大家都可以拿起手电,傍晚时分在身边的公园,乃至小区的街心花园好好探索一番。相信我们都会收获很多惊喜。多多观察记录一些身边野生动物精彩的故事,会跟逛动物园一样精彩哦!

从8月开始,咱们官微久违的线下福利活动就要重启了~计划香山、奥森的夜探先走起,感兴趣的小伙伴们,请举起小手!

作者、摄影:鹦鹉螺

编辑、校对:魏 瑶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