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藻包括哪几种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1)根据Ⅰ、Ⅱ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白粉病,可判断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量最高,原因是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明显下降.(3)小麦抗条锈病性状由基因T/t控制,抗白粉病性状由基因R/r控制,两对等位基因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遵循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根据题意和图表分析可知:甲的后代以条锈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25%,以白粉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0,所以甲的基因型是Ttrr.乙的后代以条锈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100%,以白粉菌进行感染,无病植株比例为75%,所以乙的基因型是ttRr.双菌感染后丙的子代中无病植株的比例为14×34=316.故答案为:(1)AⅠ、Ⅱ组小麦未感染白粉病(2)混播后小麦感病程度下降(3)Ttrr ttRr 18.75%(或316)
霉菌的结构是什么? 真菌在微生物世界中可以称得上是个\"巨人家族\",真菌的个头较大,其中的许多成员对我们来说都是很熟悉的.例如,在潮湿的天气里,常常发现粮食、衣服、皮鞋上长了霉,我们做酱、酱油、豆腐乳用的曲霉和毛霉等霉菌;发面、酿酒用的酵母菌等都是真菌,就连人们爱吃的蘑菇、木耳等蕈子,也都是真菌大家族的成员.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大类群,属于真核微生物,与人类关系非常密切.真菌是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霉素)、有机酸等多种发酵工业的基础,在自然界中则扮演着各种复杂有机物分解者的角色.然而有些真菌是病原菌,引起人类和动植物病害,有些真菌产生毒素,使人、畜中毒,严重者引起癌症.如黄曲霉产生的黄曲霉毒素毒害肝脏,易引发肝癌.霉菌是丝状真菌的俗称,意即\"发霉的真菌\",它们往往能形成分枝繁茂的菌丝体,但又不象蘑菇那样产生大型的子实体.在潮湿温暖的地方,很多物品上长出一些肉眼可见的绒毛状、絮状或蛛网状的菌落,那就是霉菌.一、霉菌的形态、大小和结构霉菌的菌丝 构成霉菌营养体的基本单位是菌丝.菌丝是一种管状的细丝,把它放在显微镜下观察,很像一根透明胶管,它的直径一般为3~10微米,比细菌和放线菌的细胞约粗几倍到几十倍.菌丝可伸长并产生分枝,许多分枝的菌丝相互交织在一起。
白粉菌和条锈菌分别导致小麦感白粉病和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下表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试验结果. (1)根据Ⅰ、Ⅱ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白粉病,可判断抗白粉病的小麦品种是A.(2)设计Ⅳ、Ⅴ两组试验,其自变量为植株密度,所以可探究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3)Ⅰ、Ⅲ、Ⅳ三组相比,第Ⅲ组产.
白粉菌和条锈菌能分别导致小麦感染白粉病的条锈病,引起减产,采用适宜播种方式可控制感病程度.如图是株高和株型相近的小麦A、B两品种在不同播种方式下的实验结果 (1)“I、Ⅱ两组为一组对照实验”,变量是植株密度,因此探究的问题是植株密度对B品种小麦感病程度及产量的影响.(2)表格中Ⅳ、Ⅴ组小麦单播时未感染条锈病,因此抗条锈病的小麦品种是B,判断依据是Ⅳ、Ⅴ组小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