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近现代上海名医秦伯未用补中益气变方治红舌黄苔泄泻案,辨清寒热

2020-07-23新闻16

怀着空杯心态研读名家医案,一案一故事,一医一人生。

【名医简介】

秦伯未(1901-1970),名之济,号谦斋。1901年出生于上海市陈行镇。出身于中医世家,祖父笛桥、伯父锡田、父亲锡祺,均通儒精医。由于家庭熏陶,耳濡目染,他自幼即酷爱文典医籍,凡经史子集、诸家医典、诗词歌赋、琴棋书画,无所不涉。1919-1923年,于丁甘仁创办的上海中医专门学校系统学习中医。1923—1928年,任上海中医专门学校教师并悬壶应诊。1928—1930年,与杭州王一仁、苏州王慎轩联合创办上海中国医学院,1930年创办“中医指导社”。1930—1949年,在上海开业应诊。1950—1954年,在上海人民医院应诊。1954—1958年,任卫生部中医顾问。1959—1970年,任北京中医学院学术委员,并从事内科临床工作。毕生致力于中医教育和临床实践。业医50余年,著述颇丰。其著作涉及中医基础理论和临床多方面,尤其对《内经》进行了深入研究。临床方面,对温热病、肝病、血液病、心脏疾患、溃疡病等的治疗,颇多见解。为当代中医学术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医案】

秦伯未用补中益气变方治红舌黄苔泄泻案,辨清寒热

男,41岁,1961年10月以来,每日腹泻,有时失禁遗裤,初为水泄,每日20多次。近变为鹜泄,每日4~7次不等。便前肠鸣辘辘,无腹痛感,纳食尚佳。脉细带弦,舌质红,苔黄白厚腻。诊断为脾阳不运而湿不化,直趋大肠为泄,泻久伤阴,阴虚生热,且现水不涵木现象。治法仍宜温养中焦为主。稍佐升清,如果因舌红而用苦寒,势必脾阳更伤而下陷。

方药:

党参、黄芪、山药、诃子、炮姜、炙甘草、红枣、葛根、升麻。服4剂后,苔腻化薄,舌质不红,肠鸣减少,原方去升麻、葛根加补骨脂。又服8剂,自觉周身有力,粪便转厚,但每日仍有4~5次。接用附子理中合赤石脂禹余粮汤复方.

本案引自(《谦斋医学讲稿》)。

【评析】

本案为脾虚湿泄,患者肠鸣水泄无腹痛感,为湿气下注。而舌红,苔黄白厚腻,则是因久泄伤阴,阴虚生热,热与湿合,内生湿热所致。但病变主要矛盾乃是脾阳不升,湿邪下注。治疗不能因见其舌红苔腻便用苦寒,宜用李东垣补中益气、升阳健脾法。处方即为补中益气汤的变方,以党参、黄芪、山药、炮姜、炙甘草、大枣温中健脾,换升麻、柴胡为升麻、葛根,升举阳气。葛根又能益胃阴而止泄泻。可见,换一味葛根,大有妙意。因治疗抓准重心,4剂便见显效。再以附子理中汤温脾肾之阳,辅以赤石脂、禹余粮汤涩肠止泻,促进大肠恢复其正常功能。

【泄泻简介】

泄泻是临床常见的病症,以排便次数增加和粪便有量与质的改变为特点,其病因较多,外感寒热湿邪、内伤饮食及情志、脏腑功能失调,均可导致泄泻,且病机复杂多变,常有兼夹或转化,但脾病湿盛是泄泻发生的关键病机。临床辨证首先辨其虚实缓急。急性者多为实证,以寒湿、湿热、伤食泄泻多见;久两者以肝气乘脾、脾胃虚弱、肾阳虚衰多见,以虚证为主。治疗上总以运脾祛湿为主。暴泻应治以祛邪,风寒外束宜疏解,暑热侵袭宜清化,饮食积滞宜消导,水湿内盛宜分利。暴泻切忌骤用补涩,清热不可过用苦寒。久泻当以扶正为主,脾虚者宜健脾益气,肾虚者宜温肾固涩,肝旺脾弱者宜抑肝扶脾,虚实相兼者以补脾祛邪并施,久泻补虚不可纯用甘温,分利不宜太过。急性肠炎、炎症性肠病、肠易激综合征、吸收不良综合征、肠道肿瘤、肠结核等常可引起腹泻。

【作者寄语】

如仍有疑问、体会,欢迎评论区留言、互动、交流,如有收获,欢迎点赞、转发、收藏,如果喜欢我的创作内容,欢迎关注我@古今医案研读,每天都会为大家分享名家医案,谢谢大家的耐心阅读。

#腹泻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