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两句诗出自苏轼说写的什么 卷地风来忽吹散的感情

2020-07-23知识20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的诗意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1037~1101年),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山)人,是宋代(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被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为\"宋四家\".嘉佑二午(1057)进士,任福昌县主簿、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召直史馆.神宗元丰二年(1079)知湖州时,以讪谤系御史台狱,三年贬黄州团练使,筑室于东坡,自号东坡居士.后量移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还朝,为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知制诰.九年,又被劾奏讥斥先朝,远贬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归,卒于常州.着有《东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他的父亲苏洵,即是《三字经》里提到的“二十七,始发愤”的“苏老泉”.苏洵发愤虽晚,但用功甚勤.苏轼晚年曾回忆幼年随父读书的状况,感觉自己深受其父影响.当然,假若没有苏洵的发奋读书,也就不可能使苏轼幼年承受好的家教,更不能年未及冠即“学通经史,属文日数千言”,也就更不可能有日后的文学大家.其一·苏轼。“望湖楼下水如天”是谁的诗句?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句出自宋代诗人苏轼的《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其一作者:苏轼 年代:宋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释义:墨汁一般的浓云黑压压汹涌翻腾而来,还没来得及遮住湖边的山峦,就在湖上落下白花花的大雨,雨脚敲打着湖面,水花飞溅,宛如无数颗晶莹的珍珠,乱纷纷跳进游入的船舱。猛然间,狂风席卷大地,吹得湖面上刹时雨散云飞。雨过天晴,风平浪息,诗人舍船登楼,凭栏而望,只见湖面上无入水,水映天,水色和天光一样的明净,一色的蔚蓝。风呢?云呢?统统不知哪儿去了,方才的一切好像全都不曾发生似的。此诗一句一景,接得密,转得快,把握住夏日雷雨倏来忽去的特征。描摹出夏日西湖瞬息万变的壮观景象。生动逼真,情趣盎然。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两句诗出自苏轼说写的什么 未解决问题 等待您来回答 奇虎360旗下最大互动问答社区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诗人表达了什么情感?undefined-望湖楼,风来,吹散,下水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象,从诗的哪里可以看出. 夏季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表达了作者什么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表达诗人面对风云变化的淡定、坦然的豁达乐观的情感。黑云翻墨未遮山。. 表达的感情 欣赏、兴致勃勃。前两句写雨前的乌云和大雨的奇观。色彩分明,比喻生动,而意味微妙。“黑云翻墨”,形容天色骤变,来势吓人,似乎非要天昏地黑不可。然而实际上“未遮山”,天光还亮,远山还看得间,乌云不曾遮蔽一切。“白雨跳珠乱入船”是骤雨的效果。后二句便写风起云散雨消,恢复天清水明。叙述明快,寓意显豁。一阵风便把乌云骤雨驱散干净,可见其为一时消息,并无根底。而后,“水如天”,令人.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表达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译:乌云上涌,就如墨汁泼下,却又在天边露出一段山峦,明丽清新,大雨激起的水花如白珠碎石,飞溅入船.忽然间狂风卷地而来,吹散了满天的乌云,而那望湖楼的湖水碧波如镜,明媚温柔.这首诗歌,作者描绘了自个在望湖楼上喝酒时所见到的西湖山雨欲来和雨后初霁后的风景。乌云骤聚,大雨突降,倾刻又雨过天晴,水天一色.又是山,又是水,又是船,这就突出了泛舟西湖的特点.其次,作者用“黑云翻墨”,“白雨跳珠”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给人以很强的质感.再次,用“翻墨”写云的来势,用“跳珠”描绘雨点飞溅的情态,以动词前移的句式使比喻运用得灵活生动却不露痕迹.而“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两句又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

#诗歌#宋朝#读书#苏轼书法#文化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