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KX's LAB

狮山有条村,七成村民是陶渊明后裔

2020-07-23新闻8

这里是【狮山村落】栏目,本栏目将展示狮山乡村风采,讲述村居独特文化、民俗,乡村振兴及发展的本土故事,呈现最真实、最接地气的狮山乡事。

《归园田居》《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诗》......从小到大,陶渊明的田园诗歌我们读过不少。

在狮山,有条村约70%的村民是陶渊明后裔,你知道吗?快来了解下咩回事

狮山华涌社区三约村经济社社长、三约村村民陶耀华寻祖,得知华涌社区陶姓居民均为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陶渊明长子陶舒俨后裔。华涌社区用好宗亲文化,打造乡村振兴特色示范项目,现华涌三约村相关工程项目正如期进行。

经济社社长寻祖,参加宗亲会收到意外惊喜

据陶耀华介绍,三约村除一户村民外,500多名村民,全姓陶。中国人姓陶的不多,在新的“百家姓”排序中,陶姓也只排到80多位。而陶姓祖上不仅出了田园诗人陶渊明,陶氏家训在中国历史上也有相当的地位。陶耀华一直有个寻祖的愿望,可惜由于历史原因,三约村未能有祖谱保存下来。村里曾有老人说过,该村祖先是陶渊明长子一宗,但村里并未保存任何物品能证明这一说法。

从1990年开始,陶耀华联系上了陶氏宗亲会,之后,他到全国各地了解陶氏家族历史渊源;并到广东省博物馆求教,得知狮山华涌陶姓村民源自江西,均为陶渊明五子中长子陶舒俨之后,于南宋初年迁居到广东南海华涌村。

陶氏传有“陶氏家训”,共二十条一千三百余字,包括诚修身、择交游、守廉洁、孝人子、正伦纪等内容。陶渊明祖母陶母的贤能智慧,陶渊明父亲陶侃的勤勉忠诚以及陶渊明的仁义宽厚,共同构筑了陶氏家训的精神内核。

申请村委会助力,华涌将建“陶氏家训墙”

近两年,狮山镇大力实施乡村振兴工程,陶耀华将自己的想法向华涌社区党委汇报,希望华涌社区借此契机,在三约村建陶氏家训墙,弘扬宗亲文化及岭南乡村文化。

作为狮山镇中心城区内的自然村落,华涌社区有着保存完整的传统岭南建筑、依山带水的自然景观、乡亲浓郁的民风民俗,具备了打造成具有岭南特色美丽乡村的重要条件,而三约村部分民居保留了传统建筑特点,建筑元素质朴可亲,建筑上的灰塑、陶塑、砖雕、木雕等琳琅满目,美不胜收,村内还保留了数口古井。

根据“狮山镇华涌村美丽乡村景观改造行动计划”,三约村除将对村环境、文明宣传进行提升外,将重点挖掘陶氏宗亲文化底蕴,推介中华四大家母之陶母、中宣部认定十大家训之陶氏家训、品行高洁的田园诗人陶渊明等,以及传统民俗活动,如陶氏重阳节祭祖活动等,激发村民文化自豪感,建立良好的家风、村风。其中“陶氏家训墙”就将建在村文化楼广场中心地带。

列入美丽乡村改造计划 ,狮山乡村振兴再添华章

在狮山镇乡村振兴办的大力支持下,2019年8月1日,狮山镇召开乡村振兴特色示范项目设计方案专家评审会。在这次评审会上,象岭蔡边、华涌三约、芦塘新村等5个镇级示范项目通过专家评审,专家对华涌社区三约村的评审意见报包括“进一步挖掘历史文化内涵,并融入设计”。

据华涌社区党委书记、居委会主任陶振活介绍,华涌社区现有居民约2000人,包括7个村民小组,其中70%以上居民都姓陶。挖掘宗亲文化,建“陶氏家训墙”等措施,对凝聚居民向心力将起到重要作用。“形成陶氏宗亲文化,还需要几代人的努力!”陶耀华说。

来源:珠江时报、狮山树本小塘

随机阅读

qrcode
访问手机版